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从严监督执纪要进一步到位”④ 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

编辑:王城长 发表时间:2025-09-24 08:5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严惩风腐交织问题、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将党风党纪硬要求变为硬举措、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向全党释放一严到底、寸步不让的信号,形成震慑效应。”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反腐败斗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行动方向。

从反腐败斗争经验看,只纠风不查腐,风腐问题都难以杜绝;只查腐不纠风,治腐效果也难巩固。一段时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一案双查,查风必挖腐、查腐必纠风,取得良好成效。但也要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风腐一体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新型腐败、隐性腐败潜滋暗长。面对新情况新挑战,我们必须更加深刻认识风腐一体、同根同源的内在规律,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查纠问题、系统施治,方能在“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中,持续压缩腐败生存空间,从源头上净化政治生态。

“同查”之力要更聚焦更深入。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党员干部的腐败往往肇始于一顿饭、一杯酒、一张卡等看似小事小节的作风问题,他们由“首次破例”到“下不为例”,再到“形成惯例”甚至成为“典型案例”。这些作风的“裂缝”,若不及时修补、堵住,必将逐渐扩大,为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打开通道,最终导致“决口”“溃堤”。加大“同查”力度,必须打破按单一性质处理问题的思维定势,聚焦风腐一体、风腐交织的阶段性特征,注重双向拓展、纵深推进。在查办腐败案件时,同步深挖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在处理作风问题时,洞察其中可能隐藏的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腐败风险点。通过“一案双查、同步核实”,查深、查准、查透,由“线头”揪出“线团”,精准识别和打击风腐交织问题。

“同治”之策要更系统更精准。“同治”体现的是系统思维和源头治理,其目的在于通过把握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共性规律,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梳理典型案例可以发现,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之所以反复发作,关键在于其滋生的土壤条件未能彻底铲除。为强化系统施治,各地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如,健全廉政档案管理,记录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情况;强化行贿人联合惩戒,将行贿人信息录入全国行贿人信息库;推行公务出差接待电子公函管理,对公务出差、公务接待实行全流程溯源监管,等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仍需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发力。要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在查找风腐问题共性根源、强化协同联动、深化技术应用、涵养廉洁文化等多维度持续发力,实现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查”“治”贯通要更及时更有效。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演变转化非一蹴而就,将其阻断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查”与“治”有效贯通起来,形成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闭环。其中,“查”重在揪出问题、形成震慑,要善于从日常监督和查办案件中发现问题线索,严查严处、严防严纠,同时为系统施治提供依据。“治”重在修复生态、筑牢防线,要立足“查”的成果,深挖案件暴露的系统性漏洞和深层次风险,扎实推进以案促改促治,堵塞制度漏洞、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防控。此外,还要积极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构建分析模型、探索规律特性,实现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关联、信息碰撞与主动预警,提升从发现问题到靶向施治的全过程能力水平,切实斩断风腐勾连链条。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以更大力度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彰显了我们党直面痼疾、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勇气与政治智慧。这既是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也是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唯有始终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严风腐同查之网、固标本同治之基、合同查同治之力,方能使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在新征程上更加充盈。(王斯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