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纠治政绩观偏差。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广大党员干部要持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把正确政绩观树得牢而又牢、践行得实而又实,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党员干部个人成长,更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什么样的政绩观,直接决定着一个领导干部的选择和作为。如果政绩不是为了给人民造福、而是为了给自己“造势”,那么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就不会顺应人民期待,只会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我们党坚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因此,为人民干事创业、创造政绩,应该成为每一位人民公仆的终身追求。
为民造福,心系群众,俯首甘为孺子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自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和深入基层,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众之想干,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以生命治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的谷文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坚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始终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才能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为民造福,心系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都希望干一番事业、创一番业绩,但干事创业要始终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确保各项工作与民心民意合拍。人民的“樵夫”廖俊波,甘当群众的“砍柴人”,是“百姓信赖的老大哥”,“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把群众当亲人,把工作当事业干,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改变了政和面貌,书写了责任与担当。敢于为民担当尽责,践行宗旨、坚守初心,校准使命、创造佳绩,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政绩的评判标准,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方能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一草一木当晓百姓利益,一言一行勿忘党的宗旨。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认真履职尽责、埋头苦干实干,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立足实际、干在实处、务求实效。(张晓娟)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