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红色潇湘】一张特殊的红军借据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19-06-21 08:19 来源:三湘风纪网

红军借据原件

 

  1996年春的一天,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村村民胡运海正准备砌一个省柴火的节能灶。突然,墙上露出一个洞,洞里面有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打开铁盒,里面竟是一张发黄的毛边纸,毛边纸长28.5厘米,宽26.5厘米,边缘部分已被驻虫噬掉。待他小心翼翼地将纸铺开时,几行工工整整的毛笔字跃然眼前:

 

  借 据

  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牲猪叁头重量伍佰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此据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具借人 叶祖令(印章)

  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

 

  胡运海将此事报告了村干部。村干部立即通过县人大代表朱翠娇上报汝城县人武部、县民政局和县史志办,同时这些部门也给上级去信。不久,便收到了回音:“据查实,写借据的叶祖令同志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汝城热水人,于1934年12月在长征路上作战时英勇牺牲了。”

  借据是怎么来的呢?经过考证后,知道了真相。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先遣部队到达延寿时,当地瑶民难明真相,不知是红军还是白军。闻讯之后,急忙赶着鸡鸭牛猪,扛着稻谷,向偏僻无人的山谷、岩洞逃去。

  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红军在村宗祠、学校旁自扎草棚,并严令各连队不得在农户家借宿,更不得私拿农户的一钱一物。

  瑶民开始慢慢地了解了红军部队,东躲西藏的群众也陆续回到瑶寨里。

  村民胡四德在白云仙与红五军团司令董振堂接触,获知红军严重缺粮,有的红军几天几夜没进食,心里很难受。当天晚上便召来族人,一同商讨如何帮助红军筹集粮食。

  第二天下午,在胡四德带领下,从各家各户筹集来的105担稻谷、3头生猪、12只鸡便送到在胡氏祠堂的司务长叶祖令手中。一位姓杨的老大娘还特意将自己仅有的高粱、玉米做成糍粑干粮送给红军……

 

胡四德动员村民为红军筹粮(此画悬挂于官亨村胡氏宗祠)

 

  在红军撤出延寿向西转移时,汝城热水黄石籍红军、红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在村宗祠旁找到了胡四德,他满脸愧疚地说道:“伯伯,现在红军筹款非常困难,一时拿不出钱来弥补您的损失,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实在欠您太多了!”

  说到这时,叶祖令解开上衣军扣,探手从左胸褡布里拿出一张土纸,对照所收粮食、生猪、鸡的数量,蘸笔写起借据来,之后,又在纸的左下方认认真真地盖上自己的印章,然后将借据郑重地交给胡四德,并深情而又坚定地说:“伯伯,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就会解放,那时候,请您拿上它去找政府兑换吧。虽然这张借据赶不上您对红军恩情的万分之一,但请您相信,红军会永远记住您,党和人民也会永远记住您的!”听到这些话,胡四德不禁眼圈一红,哽咽着说:“好、好、好!”

  红军借粮借物,本应按时归还实物,或者等额付款。但是,当时军情紧急,红军马上撤离,加上红军司务长身无分文,只能遗憾地留下借据。持借据的胡四德为了提防国民党清乡报复,将借据深藏不露。直到长征胜利60年后的1996年才被偶然发现。这张红军借据被发现后,立即引起了汝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如数兑现红军立下的借据,按时价折款,兑付1.5万元人民币。(汝城县纪委监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