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群众有了“主心骨”

9月9日,新宁县白沙镇4位因家庭贫困的学生在群众工作站的帮助下,找到对口帮扶对象,打消了辍学念头,重返了校园。据悉,今年以来,该县群众工作站共收集群众建议1221条,解释民生问题145件,解决民生问题913件,规划民生问题30件,成为了群众的“主心骨”。
针对当前做好群众工作“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能用”的新形势,新宁县不断探索新办法、新机制,取得了实效。该县将群众工作与各项工作实行同步研究,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把群众工作站建设成为县委联系群众的“桥头堡”。要求干部既要当好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更要当好带动地方发展的“好帮手”。并根据不同情况,对群众工作站下达不同的工作任务,制订不同的考核方案,实行差异化管理。如崀山镇群众工作站的重点就是配合开展旅游“双创”工程;高桥镇重点抓烤烟生产。各乡镇工作站目标明确、任务具体。
新宁县在县一级设立了群众工作部、18个乡镇设总站、483个村(社区)设站,建立了完善的群众工作网络体系。强化硬件的同时,在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上狠下功夫。实践中,运用“双线考察法”选优配强群众工作站队员,即“明线”考察组按规定程序操作,“暗线”考察组则组织群众打分评定,走群众路线选出好干部充实基层一线,并在群众工作站中优先提拔重用群众反响好的工作队员。
做好群众工作站“三进五有”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推行了群众工作“会商制”。要求工作队员每月25、26、27日进站开展工作,在随后一天要带着问题到乡镇总站进行集体会商,梳理研究,及时处置一些带有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解决一些村级群众工作站无法解决的困难。创新推行了重点问题“交办制”,对于群众向工作站提出的重点问题,会商研究后进行具体交办,按照“解决一批、解释一批、规划一批”的要求,实行限时办结,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
在崀山申遗成功的基础上,凝聚全县人民共识,启动旅游发展二次创业。把二次创业分解成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点问题,细化成群众工作站的日常工作,以工作站为纽带,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转化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今年,在八角寨索道、崀山旅游服务基地等项目建设过程中,拆迁的压力小了,施工环境优了,工程进度快了。
该县还在群众工作站这个平台上,开展县级领导联乡镇、单位联村、干部(干警)联户,下乡“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的“三联三送”主题活动。抽调20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大走访、大排查、大调处、大宣传”。县委书记联系凝秀社区,逐一走访群众,先后召开三次社区恳谈会,列出环境卫生、小区物业、就医就学等十大重点问题,组织机关干部和社区居民共同解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干部主动上门服务激发了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凝秀社区自发组织义务巡逻队,不要政府出钱,由群众工作站负责管理,社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
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三卡一信”办法,实现干部群众联系“零障碍”。即向群众发放便民联系卡,上门公开驻村县乡干部的联系方式;制订下乡考核卡,干部下村要群众签字认可;填写走访信息卡,干部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上交;送上一封公开信,及时向群众公开党务、政务。通过“三卡一信”,实实在在方便了群众、推动了工作。今年5月,水庙镇一群众按照联系卡直接打电话给群众工作站队员,反映有人非法开采山沙,随后相关部门迅速出动制止。(唐荣军 杨坚 焦海忠 高云胜)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