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打造廉洁政治“新常态”

2014年,湘西自治州纪检监察机关共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384个, 受理举报1947件次,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62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8人。
这是该州纪委、州监察局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践行“三转”、落实“两个责任”,查纠“四风”、惩治贪腐,专项监察、关注民生……去年以来,全州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让主业聚焦更准、让角色定位更清、让自身监督更严,强力打造廉洁政治“新常态”。
抓住两个责任“牛鼻子”
“打造廉洁政治‘新常态’,关键是抓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这个‘牛鼻子’”,州委书记叶红专在全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进一步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善谋治党之策,坚守责任担当,做党风廉政建设的明白人、带头人,做落实主体责任的践行者、引领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含糊、不动摇、不懈怠”。
落实主体责任,州委、州政府“不松手”,一把手“不甩手”, 班子成员“不缩手”,始终牢记守土有责的意识,采取守土负责的行动,当好责任人,种好责任田。
一年来,州委共召开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13次,以州委办、州政府办名义下发的有关文件15份。州委书记叶红专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深入州纪委研究党风廉政建设,主持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任务,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找班子成员谈心谈话督抓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工作职责权限管到哪里,主体责任就落实到哪里。州委班子其他成员均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规定要求,带头落实责任、遵守制度、维护纪律,认真抓好自身廉政建设和分管行业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实,为全州党员干部履职做出了示范。
同时,围绕主体责任落实,州委相继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解、州级领导联县市联项目联企业“三联责任”、群众路线教育反映问题整改责任分工等文件,修订完善了《湘西自治州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与管理办法》,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五个文明”绩效考核体系,全面科学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下发了《关于做好县局级以上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以及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责任内容。出台了《湘西自治州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基础考核评议细则》,将领导重视、简政放权、行政服务等列入考核内容,严格考评、奖优罚劣。对州委、州政府拟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坚持先征求州纪委的意见,对州纪委提出否决意见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州委、州政府一系列更加坚毅的担当、更加严厉的举措,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升级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正风反腐保持高压态势
这是州纪委、州监察局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2014年,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384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8人。受理举报1947件次、同比增长148%;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628件、同比增长81.5%,其中县处级干部9件、同比增长80%;结案598件、同比增长81.5%,党纪政纪处分574人、同比增长62.1%,移送司法机关追责10人;挽回经济损失7400万元。立案查处的9名副处级以上干部,有两名涉嫌犯罪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中央巡视组和省委群众路线教育督导组分别交办的33件和26件信访件,均按要求完成了初核或查处工作。全年共为176名党员干部及时澄清了信访问题。
打造廉洁政治“新常态”,就要在正风反腐上出实招、狠招,最大限度释放言出必行、执法必严的信号,保持监督执纪问责的高压态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查办案件工作,州委书记叶红专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曹世凯强调:“落实监督责任,就是要架起‘高压线’,为干部划定‘红线’,标明‘雷区’,对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
一年来,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主责,按照中央“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反腐新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形成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有群众说:“现在,党员干部离‘腐败’远了,离群众近了!”
关注民生推出新举措
2014年6月30日上午9时,湘西电视台演播厅,第一次“科学发展重大问题点题监督评议”在严肃的气氛中开始了。被点题问政的问题,是事关百姓健康和我州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城市饮用水源的保护。坐在台上接受“烤问”的,是州环保局局长马军、9个县市区的环保局局长,现场观看的是来自州直及吉首市的500多位各界群众。
这是州纪委牵头组织开展的“湘西州科学发展重大问题点题监督评议”电视问政现场。截止目前,已对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殡葬改革、自然生态保护等4个影响湘西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了点题监督评议,下达监察建议书16份,有力促进了湘西科学发展。
2014年,州纪委始终把关注民生作为纪检监察部门打造廉洁政治“新常态”的头等大事,全州纪检监察机关除牵头组织开展了“点题监督评议”之外,还牵头组织开展了农村和社区“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共清理村级资产34亿元、资源43.03亿元、资金11.93亿元,清理出的“三资”金额比清理前登记在册和入账数多近60亿元;调查核实涉及农村“三资”案件线索327件,立案6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8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收缴违法违纪资金1745万元,退还集体资金1280万元。“三资”清理工作的成功做法在全省推介。监督开展的危害森林保护和生态建设、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专项整治行动,相关职能部门力度加大,成效明显。为巩固扩大治理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州委、州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严禁党员干部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加强森林保护等规定。加强对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领域存在问题的治理,严肃查处了一批违规违纪案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将权力关进越扎越紧的“笼子”
州纪委认真研究反腐倡廉新形势、新情况,注重把握现行体制机制制度下防治腐败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构建了具有湘西自身特色的防治腐败模式。
打造廉洁政治“新常态”,根本在于将权力关进越扎越紧的“笼子”。围绕加强权力制约,在从严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岗前廉政谈话等党内现有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州委下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l7年工作规划》,州、县市直部门相应制定和修订完善了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干部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着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分类将政府部门行政审批、处罚裁量权基准、“三公”经费预算和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等社会关注的事项上网公开,增强了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可监督性。坚持放、管结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州本级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5项、县市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13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除涉密事项外,全部纳入了全省网上政务服务系统运行。
以开展“党纪条规宣传教育年”、党政“一把手”讲授廉政党课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宣传廉洁从政有关规定,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法纪意识。州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门安排了“党纪条规主题教育”辅导课,解读了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学习了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精神,州委书记叶红专通报了周永康案、薄熙来案和衡阳人大代表贿选案查处情况。州纪委围绕“过廉节、守廉关、反四风”,组织了县市和州直部门54名“一把手”向社会公开承诺廉洁过节;利用发生在湘西州的典型案例,在全州开展了“党纪法规在我心中”警示教育巡讲,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预防工作比较难做,但州纪委今年在这方面有思路、有办法,措施硬、针对性强,从推进落实看,效果也非常好”。吉首市审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波如是说。
自戴“紧箍咒” 严防“灯下黑”
“在党必爱党,正人先正己”。州纪委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自筑“防火墙”、自戴“紧箍咒”、自设“高压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做忠诚、担当、干净的表率。
加强系统内部管理,严防“灯下黑”。州纪委制定了纪检监察干部“四个不准”:不准以案谋私、不准泄露机密、不准越级行事、不准出卖同志。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实行“零容忍”,坚决查处了吉首市公共事业管理局、州邮政分公司、保靖县林业局、保靖县经信局等单位的纪检组长。
大力推进“三转”,深化内部改革。州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调整后,纪检监察室由原来3个增至6个,占内设机构的33.3%,直接从事执纪监督工作人员占机关总行政编制的57.3%,办案力量得到加强。对州纪委监察局牵头和参与的102项议事协调事项,经审定后仅保留15项,工作力量进一步向办案和监督工作倾斜。
同时,州纪委在全州纪检监察系统组织开展了“扪心十问”大讨论及“树清风正气、展卫士风采”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全力打造一支勤于实践、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纪检监察“铁军”。
廉洁政治“新常态”,就像一株幼苗,正在湘西大地茁壮成长。去年,该州实现生产总值478亿元,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64.7亿元,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13元、5891元,分别增长10%和12%。我州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破浪扬帆!(湘西自治州纪委 谭必清)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