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无言 涵养正能量
3月9日,彭国甫代表(左二)、蒋秋桃代表(右二)、刘长庚委员(右一)做客“热点面对面”会客室,就相关话题进行交流。(湖南日报记者 赵持 摄)
提要
有首歌这样唱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家是国家社会的细胞,而家风与党风、政风、民风紧密相连,如何用好家风涵养社会正能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有话说。
嘉宾
彭国甫 全国人大代表、怀化市委书记
蒋秋桃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
刘长庚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副主委、湘潭大学副校长
观点
1 家风是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
主持人:最近这一段时间,“家风”一词广泛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一个火热的讨论话题,请问代表委员,对你们来说家风到底是什么?
彭国甫:一种行为重复一百次,就成了习惯,一种习惯被团体成员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一种文化、一种风气。所以家风是家庭成员的一种共同习惯,或者是共同的文化。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与其说高素质的人才是优秀的课堂中教出来的,还不如说是浓郁的家庭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
蒋秋桃:说起家风,有些人也许一下子想不起来。其实,家风就是好的规矩、习惯、传统,它就存在于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比如说父母的唠叨、亲人的沟通、兄妹的嬉戏……也许看起来不起眼,却指引着我们的生活。
刘长庚: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其倡导和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教育子孙后代最基本的形式。这些浸润着美德的良好家风,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传承和弘扬,已成为社会共识和民族共识。
2 朴素的家风故事影响一辈子
主持人:请问三位代表委员,您或您的亲朋好友家有什么家风故事吗?
彭国甫:我是山沟沟里出来的,16岁到湘潭大学上大学时,是穿着草鞋、背着纸箱子去的。现在,我们天天穿着皮鞋,我总是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穿草鞋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还有那么多仍然穿着草鞋的人,更为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让更多的穿草鞋的人能够穿上皮鞋。
这是我自己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作为领导干部的强烈愿望和行为准则。前段时间我儿子结婚的时候,我们都按照中央的八项规定,没有请客,亲戚朋友一起摆了7桌。我把我家的家风总结为“四要四不”:要有感恩之心、不能够忘恩负义;要有敬畏之心、不要大胆妄为;要有进取之心、不要碌碌无为;要有廉洁之心、不能贪赃枉法。在这方面,我的妻子、儿子儿媳、亲朋好友们都非常支持我。
蒋秋桃:从小我的父母对我们要求很严,要求我们做到尊老爱幼,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知礼守节,清白做人。我在传承父亲的基础上,要求我的孩子还要做到敢于创新,这就是我父亲和我这两代家庭的家风。
我还有个发小,他们家的家风就是每年做年终总结:向家庭成员汇报今年所做的工作,生活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增进一家人的情感。我认识他40多年,每年坚持如此。我认为这样的家风也是值得传承的。
刘长庚:我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说:要早点起来,要扫扫地;早上起来要读点书;见到爷爷奶奶要主动喊,对人要有礼貌,我觉得这些朴素的话影响了我一辈子。早点起、多读书、要勤快、懂礼貌,是我父亲传承下来的治家之道。
3 良好的家风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
主持人:今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特别提到:“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有人说家风是干部的个人小事和家庭私事,请问三位嘉宾,家风与党风、政风有什么关系?
彭国甫:我们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存在着逻辑关系: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就是说,领导干部只有管好了自己,管好了家里人,才能够办好天下大家的事。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体现在党内,就形成什么样的党风。在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干部正家风,才能使党风更纯。对领导干部家庭来说,良好的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党风不正,一个根源就在家风不正。没有良好的家风,领导干部就可能让自己和家庭成员变得“任性”。
蒋秋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领导干部个人的私事。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家风正才能坐得稳、行得正。从众多优秀领导干部身上可以发现,那些有廉洁作风的领导干部,大多有个良好的家风。廉洁的作风,带出了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又促进干部养成廉洁的作风;反之,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必然导致工作作风不正、政风不正、党风不正,从而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影响党的形象,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4 配偶子女的言行就是领导干部的形象
主持人:刚才几位代表委员也都提到,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同时,老百姓不仅关心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问题,还十分关注领导的配偶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这是为什么?
彭国甫:老百姓为什么会关注领导干部的配偶和子女的形象和行为呢?因为他们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是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
从近年来查办的一系列腐败案件来看,很多都是家族式的腐败。一些官员身居高位,自己忙着捞钱逐利的同时,他们的妻子、儿女甚至亲友也是不甘落后,成了这个领导干部贪腐的助推器和敛财队员。我记得有位官员在受审时曾说过:“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我总结了一个规律:“一个成功的领导干部背后,往往站着一群伟大的家人;一个腐败的领导干部背后,往往站着一群贪婪的家人。” 因此,作为领导干部的家属,要当好贤内助、廉内助,千万莫当贪内助。我常说,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妻子,优秀的标准有千条万条,归根结底最关键的一条是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进不了牢房。”
刘长庚:俗话说,穷在陋室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我想把后一句改为“官在深山有远亲。”
现在,越来越多的违法犯罪分子,在正面腐蚀拉拢领导干部难以奏效的情况下,便迂回侧进,挖空心思把进攻目标瞄准领导干部的“后院”,从领导干部的家人、工作人员身上打开“缺口”,从而导致有些领导干部的家人和工作人员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助纣为虐。
由于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或者朝夕相处的深厚感情,这些领导干部往往放弃了原则,对亲属的胡作非为装聋作哑,甚至包庇纵容,于是,有的是夫人“参政”、子女“坐庄”,有的是身边工作人员打着“首长旗号”捞权谋私,这都极大程度地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和社会风气。
5 好家风向古代先贤学、向革命先辈学,以“反面教材”敲警钟
主持人:既然家风与党风、政风的关系这么密切,那么怎样才能涵养好家风?良好家风向谁学呢?
蒋秋桃:一脉相传的清正家风是众多革命前辈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比如,毛主席对子女的要求一向严格谨慎,子女们上学、看病连真名都不准说;周总理的“十条家规”,不仅是对亲属的严格要求,更是培养干部家风的极好教材;刘少奇同志曾专门开家庭会议,规定家人不准借他之名办事;习仲勋同志反复告诫子女,要“夹着尾巴做人”。重温这些革命先辈的好家风,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刘长庚: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古人讲忠孝仁义礼智信廉,讲勤俭持家,重视家庭伦理,这些在今天仍有可汲取的营养。要学家风,首先要向古代先贤学习。
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强调对子女的教育要赶早,提出“教儿婴孩”,鼓励子女靠勤学自立于世,而不要靠祖上的庇荫养尊处优。司马光为了教育儿子警惕奢侈的祸害,常常详细列举史事以为借鉴。他对儿子说,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祟“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寇准生活豪侈冠于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这些简单的道理,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彭国甫:最有力的教育则是警钟长鸣。通过媒体曝光家族式腐败典型案例,这些坏家风的“反面教材”,也一次又一次地为党员敲响了警钟。
6 要用制度管好干部和“身边人”
主持人:如何从制度层面进行配套和“兜底”,管好干部和他们的“身边人”?
彭国甫:这方面,怀化市委组织纪检、组织和宣传等部门做了一些探索。为了切实提升领导干部及其配偶拒腐防变能力,积极培育良好家风,去年10月,我们举办了怀化市第一期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廉政教育培训班,干部及其配偶近300人参加。我带头作报告,跟他们细数“贪内助”的各种名堂和手段。会后,纪委再向干部及配偶全面通报他们的基本情况,正面的、负面的都说,鼓励他们的配偶加入到反腐倡廉的队伍中来,吹好枕边“廉洁风”,当好家庭“廉内助”,把好生活“廉政关”。我们计划分期分批对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其配偶进行培训,切实把“抓早抓小”落到实处,筑牢领导干部家庭廉政防线。
蒋秋桃:去年5月,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明确规定相关人员“不得在管辖地办企业”“不得与公共利益冲突”。我觉得,上海的这个规定可以从根本上控住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式腐败”的源头,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以官员的“身边人”作为突破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廉政建设。
故事
“罗子书院”
背后的家风故事
3月12日,又到周末,长沙市芙蓉区东屯渡街道的罗际成打开家门,准备迎接前来“罗子书院”借阅书籍的社区邻里。
这个小小的公益书院,是罗际成去年5月在自家创办的,目前已有藏书2万册,书籍品种十分广泛,每逢周末对外开放,免费借阅。这个义举,赢得邻里们纷纷点赞。
“罗子书院”的创办,是罗际成承袭他们家族“明德知礼,乐于助人”良好家风的一个缩影。罗际成告诉我们,他们家共有5兄妹,虽然出生在郴州临武县的贫苦农家,但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好人,不给别人添麻烦,别人有困难一定要帮”。
父母的教诲,多年来一直被罗家兄妹铭记在心,他们时常向身边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家庭基金会,里面的经费用于过年过节挨家挨户走访慰问老家的长辈和亲戚,并对生活相对困难的亲戚予以物资补助。
“尽管从小家里条件不宽裕,但是买书的钱父母从不吝啬。就是因为小时候养成了看书的习惯,罗家人都十分爱看书,因此各自家里的藏书也非常多,亲戚朋友都来借书看书。”罗际成告诉我们,创建一个免费图书阅览室,为大家提供借阅书籍的便利,也是5兄妹共同的心愿。
罗际成介绍,目前他正在尝试将书院的项目进行复制推广,“现在的打算是今年在长沙复制3个,明年复制10个,力争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罗子书院’。” (文稿整理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冒蕞)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