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基层干部作风转变之“攸县样本”

编辑:李慧芳 发表时间:2016-04-13 15:25 来源:三湘风纪网

    眼下,“一线工作法”、“十二条”等是攸县基层党员干部关注的热词。

    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干部就要有干部的范。如今,攸县的田间地头、阡陌小道,随处可见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是群众最可信赖的人,找得到、叫得应、靠得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该县县委、政府把转变干部作风重心向基层延伸,基层干部甩掉“官气”接地气,用实际行动,扑下身子办实事、解难题。这些变化,温暖而细微,于无声处,赢得了百姓的“点赞”。

    从拖沓推诿到主动作为,从“踢皮球”到权力规范,基层党员干部作风之变,让攸县百姓感触至深。

 

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惠及千万家(财政工作人员向老百姓讲解一卡通知识)

 

    “一线工作法”,让问题落地“融冰”

    如何有效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党员干部要‘接地气’,身入才能心近,心近才能同心。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攸县县委书记胡湘之认为。

     该县推行“一线工作法”,即力量向一线倾斜、工作在一线推进、矛盾在一线化解、感情在一线融合、干部在一线检验。这看似是一个工作方法,其实是一个工作作风的举措。

为保证“一线工作法”真正实施到位,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一线工作法”考核领导小组,并按照“统一组织、分项分类、集中汇总、按季兑现、综合运用”的原则进行工作考核,逐项评分、分类排名、奖优罚劣。县纪委监察局也主动跟进,深入到一线明察暗访干部作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限期整改,倒逼干部真正沉下到“一线”。

    该县组织2000多名干部把办公室搬到工厂车间、田头地间,了解群众迫切期望解决的实际困难,在生产上给予指导,在生活上提供帮助。

    当得知联系点企业遇到困难后,攸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秀云马上带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到黄丰桥镇丰茂矿业公司,进车间、下工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他来到莲塘坳镇先锋村等地,走村串户,与群众零距离交流,了解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有哪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化解,有效推动了“一线工作法”的开展。

    前年,旭日陶瓷有限公司在网岭循环工业园动工建设,由于这是一个新园区,一些基础设施未到位,影响了企业施工。正在该园区践行“一线工作法”的园区管委会、网岭镇政府工作人员知情后,组织人手在短时间内便拉通了一条1万伏的临时高压线路。并投资3000万元,从5公里外拉来一条高压电力专线,建起一个110千伏的变电站;见该公司缺水,园区管委会投资1200万元,建小型水库,建自来水厂,把自来水送进该公司。

    该县采取基层干部上门办公、一站式集中办公、现场办公的方式,力求小事不出村,大事归口报。针对各乡镇征集到的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问题,采取现场研判、分层交办督办的方式,对交办事项实行责任挂账、办理销号、动态管理。

    针对一些农村群众由于远离中心,办事不方便的问题,该县推行镇、村干部代办制,公布镇、村干部的电话号码,群众需要办理什么事情,干部帮忙代办。今年来,各乡镇(街道)共为群众代办各项事务近1800多件。   

    据了解,今年来,该县各级干部已在“一线”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000多个。

    同时,该县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建立以基层群众和企业满意度为标准、以完成目标任务情况为依据的目标考核体系,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年终邀请群众代表,给驻村办点干部、村、组干部根据工作表现,分别给他们打分。该县对评分高的基层干部进行表扬,对评分低的通报批评。

 

民政工作人员在实地走访、核查低保名单地核查

 

    “十二条”,为干部行为“划红线”  

    如何防止基层干部权力“出轨”?该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制度管人、管事。

    去年来,该县在广泛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同时,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攸县村(社区)干部廉洁自律十二条规定》,明确严禁广大村(社区)干部公款吃喝、公款接待、公款应酬、公款娱乐、公款旅游、公款订阅党报党刊以外的报纸杂志;严禁在公务活动中收送红包礼金、土特产等;严禁以争取资金为名设定比例提取费用;严禁在召开党内会议等组织生活过程中发放工资和补助;严禁随意租车,不准公款报销私车油费、电话费等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严禁公款私借、公款私存、占用公款公物、白条报账等。

    该县以纪检监察部门为主体,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对村(社区)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对违法违纪的坚决查处,对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过去,该县在认定低保、救助等对象方面,存在一些干部凭印象“拍脑袋”决定的现象,带来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群众有些意见。近年,该县民政部门创新方式,实行乡镇(街道)级评审团民主评定的办法,即由乡镇负责人、民政办、乡镇办点干部、村干部等代表组成,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荐。对象公示无异议后才能确定,并在村务公开栏和县公众信息网长期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该县组织县、镇、村三级联合核查,促使动态管理日常化,每个季度对低保、救助等对象重点抽查和核实,发现不符合标准、情况变化的及时调整。联星街道民政干部杨国清在原雪花社区原低保户陈益民家走访时,发现其子女长大,家庭收入大增,并已建新房,当即取消其低保户指标。去年来,全县共取消因家庭经济好转、大病痊愈等原因低保户110多个。

    在攸县,基层干部人手一本“干部行为准则”,他们可以时刻对照“十二条”、优化环境“十条禁令”、干部作风“十不准”等,校正自己的言行。

    基层干部工作怎么样,行为是否规范,群众眼睛最雪亮。县纪委监察局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纪委监察局对举报的问题进行台账式管理,一旦核实,将按照规定对相关干部进行严处。有效防止了基层干部权力失控、行为失范。

 

纪委监察局:鼓励实名举报  推进依法信访宣传

 

    农村“三资”,在阳光下运行

    最近,攸县渌田镇江口村的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村开支票据时,发现一张维修村道的10000多元发票,虽按程序分别有经手人、村主任、村书记签字,但没加附件明细开支表,而被否决,被要求补上明细后才能报。发票核报后由镇财政所统一管理,并由村务公开栏向群众公布,实现了管理透明。

    过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开支不合规、处置不合法、机制运行不规范,造成集体资金浪费、资产资源流失等现象,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察局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让“三资”在阳光下运行,扭转了该县农村集体资产家底不清、财务管理混乱、资源流失严重的局面。

    针对以前乡、村两级,票据想领多少就领多少,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漏洞不少,引发腐败的问题,该县纪委监察局督促县财政、经管部门出台措施规范票据管理,规定一个村每次只能领一本,并有专人管理。

    在发票使用上,村级向县以上领取下拨款,村级不能自行开票,必须统一到镇财政所开票。此外实行村账乡管,全县300多个行政村的集体资金,必须存在村账乡代理银行专用账号,村账乡代理中心安排人统一监管。

    在资金管理上,该县财政部门收紧各行政村的现金管理,规定各村现金额度支出不得超过5000至10000元。村干部手里少了现金,从而减少了犯错的机会。支出管理原由村支书一支笔签报,如今由报账人、证明人、村主任签字后,再由村支书签字,最后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才能报账。

    现在,在全县范围内建成开通了“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经管局、审计局等监管单位,从网页里输入固定的IP地址,登录“中农信达农村三资管理监控网络糸统”,再输入相应的账户和密码,进入“攸县农村三资管理监控网络糸统”,即可查看全县各村社的财务状况和三资管理情况。

    该县设立专门的农村经济管理服务站,对社区(村)资源、资产进行全面的登记造册。社区(村)账务代理中心对资金进行全面清查审计,对社区(村)财务进行了规范。联星街道办事处纪委书记尹立新说起这样一件事:一次该街道在登记资产情况时,发现一家花炮厂由于私人借用时间较长,集体资产被变成了私人财产,该厂已被借用者以“主人”的名义以每年1万多元的价格租出去,这次被街道办事处收了回来。

    据了解,该县这次共清查集体资产价值100多万元,有效控制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该县在资产处置上,须由村主干提议,最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在资源出租发包上,实行招投标制,事前在党员组长会议上审议,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决议,发包人、承包金、承包期限等全部在村委公开栏予以公布。通过村事民议,让村民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

    利剑出鞘,直击百姓身边的腐败 

    对于一些权力“出轨”的基层干部,该县纪委监察局严厉打击不留情。

    去年,桃水镇睦田村(原周家冲村)一些干部严重违反财经纪律,通过变造、伪造村集体开支单据等方式,合伙套取集体资金34万多元。其中,该村原党支部书记董某、村主任田某、村出纳罗某分别因参与套取资金等原因,受到开除党籍并被移送到司法机关处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开除党籍等处分、、、、、、,3月8日,攸县纪委监察局通报了2015年来,被查处的10件典型违法违纪案例。

    据悉,在这次通报中,共有37名党员干部因贪污受贿、赌博等分别受到开除党籍、留党察看、行政警告处分等处理。

    “雁过拔毛”式腐败对群众利益损害最为直接,老百姓深恶痛绝。今年来,攸县纪委监察局主动出击,严厉惩治,斩断胆敢“拔毛”之手。

    “皇图岭镇鹏江村支部书记陈花吾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村集体资金3万余元……”近日,攸县皇图岭镇鹏江村支部书记陈花吾因“雁过拔毛”,被作为典型案件在全县通报批评,据悉,此次与陈花吾一同被通报的共有13名基层党员干部。

    该县纪委监察局创新实施“四步诊疗”法,积极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即数据“把脉”。当前农村“雁过拔毛”式腐败,大多涉及村级财务。今年初,县纪委信访室对“十八大”以来受理的村级财务信访举报和查处的村级财务案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关于全县农村干部村级财务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的汇报》的专题调研报告,并积极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服务纪律审查和领导决策;制度“预防”。2月中旬,攸县在三级干部会议上,对“十八大”以来全县村(社区)党员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进行通报,并制定下发《攸县村(社区)干部廉洁自律十二条规定》;专题“会诊”。积极开展对“十八大”以来信访举报大起底,对未结案、未息访的疑难信访问题进行排查并实行领导包案化解,对其中12起群众反映强烈的“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开展联合“会诊”。县、乡两级纪委共同研究制定信访处置方案,统一调度、协作配合,形成查案化访工作合力,妥善化解7起疑难信访问题;定期“复查”。每月定期对已调查处理的信访举报进行疗效“复查”,重点检查重复、越级、集体访以及“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的办结息访情况。对情况复杂、久拖不决、不能息访的信访案件,由包案领导和责任室加强业务指导或直接参与查办,并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对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由分管领导牵头,采取信访听证、协调会商等方式予以化解。

    为从根本上遏制“雁过拔毛”式腐败的发生,该县打出“制度规范+专项行动+严肃查办”的组合拳,出台村级财务“十条禁令”,从村级财务的使用范围、经费额度、支付程序、公开回执、票据说明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划定边界、严格限制。

     该县近年下拨的民政资金达2亿多元,县民政部门每年对下拨的民政资金进行预算,根据不同的类别做出预安,将优抚、救助、救济等各类款项,制度化预算到乡镇。过去民政资金大都是逐级进行拨付,近年来,该县民政局大力推行社会化发放,采取县局直接将钱打入救助对象的银行卡。建立银行卡实物化管理模式,先由乡镇开具收据到县领取,各村开具收据到镇领取后再逐一分发到受助对象手里。现在有70%以上的资金实行了社会化发放,扎牢了制度的篱笆,有效防止了“雁过拔毛”,达到了精准救助。(文/黎世伟 文晓华 王海艳  图片/攸县纪委提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