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廉吏】陈遘:拒皇帝割地谕旨 宁死不屈守城抗金

“湖湘廉吏”系列之二十四
陈遘:拒皇帝割地谕旨 宁死不屈守城抗金
陈遘(1090—1127),字亨伯,北宋永州零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曾任莘县知县、广西转运判官、河北转运使、河间知府、中山知府等职。
他不怕得罪奸臣蔡京,敢于扣压运送宋徽宗“花石纲”的船队,他向皇帝直谏,只有严惩贪官污吏,才能安民心、得民心。靖康年间,陈遘任中山知府,在金兵的围困中,他宁死不降,拒绝皇帝的割地谕旨,坚守中山孤城一年零五个月,谱写了一段悲壮而血性的历史。
得罪奸相蔡京 扣押花石纲
陈遘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为人宽厚,从小立志精忠报国。他21岁中进士,出任莘县知县,治理地方很有政绩,当时的一批能臣名士交相向朝廷推荐他。
后来,陈遘任广西转运判官。这时,宰相蔡京主张征伐广南西路瑶族聚居地,设置平、从、允三州。陈遘上疏极力反对,建言以安抚为主,称瑶族百姓期望生活安宁平静,随意侵扰他们会引发边衅,蔡京由此十分憎恨陈遘,借故将其免职。
宣和初年(1119),漕运紧张,陈遘被任命为发运使,负责督运粮饷。运河淤塞干涸,他下令掘开两处大池塘的水注入干渠中,漕路终于畅通了。不料,刚刚畅通的漕路却被运送“花石纲”的船队堵塞了,导致运漕粮的官船不能通行。
宋徽宗痴迷奇花异石,“花石纲”是当时专门为满足其喜好运送花石的,十船一组,称作一“纲”。贪官污吏们往往借“花石纲”为名搜刮民间奇珍异宝,大肆敲诈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苏州人朱勔原本是开药店的商人,因巴结上蔡京,加上敬献花石有功,被蔡京引荐设“苏州应奉局”,专门在江浙一带搜罗奇花异木、太湖美石敬献皇帝。朱勔一伙人,只要听说谁家有奇石异木,不惜拆墙毁屋来索取,百姓稍有怨言,即以“不恭”之罪抓捕,被征的人家,往往倾家荡产。
关系国计民生的漕粮船被“花石纲”挤在一边,加上平日里听闻朱勔横行霸道、欺压百姓,陈遘怒不可遏,命人逮捕了运送“花石纲”的人,让漕粮船优先通行,并上书自己弹劾自己。宋徽宗得知后,对陈遘十分赞赏,下令将朱勔的手下施以黥刑,反而升陈遘为徽猷阁待制。
光绪零陵县志中关于陈遘的记载
谏言严惩贪污 以安民心
宣和三年(1121),陈遘被擢升龙图阁直学士,以发运使经制江淮荆浙福建七路诸司财赋,治所在杭州。上任后,陈遘目睹了刚刚经历方腊起义后江浙地区的惨状,他认为贪官污吏欺压百姓导致失去民心,是方腊起义的根本原因。于是,他愤然上疏向皇帝谏言:“起义军到处搜捕官吏,常常砍断官员的肢体,挖取他们的心脏,或者用沸腾的油锅熬煮,或者用强劲的弓箭射杀,这样残忍狠毒的手段,都不能抵偿他们的怨恨之心。这是因为那些贪污自私的官吏,没完没了地依仗法令侵害骚扰百姓,使得百姓心中积累了太多怨恨之气,一旦乘势就会像这样爆发。贪腐之风不除,一定还会再生事端。臣希望找出那些仍在贪腐和为非作歹的官吏,依法严惩!”宋徽宗全部听从了他的建议,大力整顿吏治。
《宋史》记载,陈遘“任部刺史二十年,每出行郡邑,必焚香祈天,愿不逢贪浊吏。”
当时杭州历经战乱,河道沟渠淤塞严重,百姓深受水涝灾害之苦,前任知府多次请求朝廷治理,都因为劳力和花费巨大而不了了之。陈遘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趁冬季枯水期向各郡县发布文告,凡是看守水闸和运输线路的士卒,全都在府衙集合,前去修理河道。在此之前,由于财政困难,每到冬季枯水期水闸关闭时,负责看守的士卒经常挨饿受冻,衣食无着落。陈遘的命令让2000余名士卒们欣然受命,衣食有了依靠后,他们竭尽全力治理河道,不到两个月就完工了。杭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宁死拒降 坚守中山十七个月
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兵第一次分两路大举南下侵宋,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攻下燕山府后,很快打到河间府,河间知府陈遘率军民全力据守,此时的金兵刚刚灭掉辽国,兵势正盛,却在河间府碰到了钉子。真定和中山的军民也奋起抵抗,在广阔的华北平原上,河间、真定、中山三府像三颗钉子,死死地钉在金兵铁蹄南下的路上。
完颜宗望放弃久攻不下的三府,绕道直奔汴京,很快兵临城下,围困开封府。这时,北宋勤王的军队陆续赶到开封,金兵进攻受阻,完颜宗望无力独自破城,于是与宋钦宗达成议和,议和的条件中,除了赔偿金银、牛马、绢帛外,第二条便是宋割让太原府、中山府、河间府三个北方重镇给金国。宋钦宗同意了。
完颜宗望撤军回师途中,命宋朝使者拿着割地诏书到三镇宣读,三镇的知府都拒绝投降。陈遘率领河间军民多次击退攻城金兵,中山知府詹度也顽强抵抗,金兵只好撤兵。
靖康元年(1126)九月,金兵第二次南下攻宋,中山府再次被围。此时,陈遘临危受命,调任中山知府,他冒险突围进城,率军据城坚守。同时,宋钦宗任命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兵马元帅,加授资政殿学士、光禄大夫。
中山城是北宋军事重镇,城池高大坚固,仅瓮城就有三道城门,陈遘在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以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守住城墙,以火炮滚木、雷石相配合,浴血坚守,金兵多次进攻失败,损失惨重。与第一次攻宋一样,完颜宗望放弃攻城,留下少部分军队围困中山后,再次绕道,于十二月兵临汴京城下。在金国东西两路军队联合进攻下,靖康二年(1127)二月,钦宗和徽宗在议和时被扣押,开封城失陷。
此时的中山城内已是粮尽援绝,陈遘仍然视死如归,与金兵做着最后的抗争。很快,河间府已沦陷,中山府成为大宋在北方的最后一座孤城。
其实,早在金兵刚开始围困中山时,陈遘就上书请求宋钦宗派兵救援,“失中山,则河北诸郡不攻自下矣,河北下,则京师不可保,而宗庙社稷危矣!”,他建议宣抚司派兵与其他援军配合,中山兵为内应,则转祸为福,易败成功。但宋钦宗和朝中投降派对他的建议置之不理。
开封被攻陷后,宋割让河北、河东两地求和。金兵押解二帝北返时,路过中山府,完颜宗望胁迫宋钦宗派陈遘的弟弟、光禄卿陈适到城下宣读割地求和、停止抵抗的谕旨劝降。陈遘站在城头,远远地看着弟弟,还有更远处被俘的二帝等大批囚徒,痛心不已,强忍着泪水说:“皇帝受辱,作为臣子,即使是死也要有气节,我们兄弟平时以重名节、为人忠义而自居,岂能出卖国家去当贼人的囚徒吗?”陈适哭泣着回答:“兄长但请尽力,不要顾念我!”
陈遘拒绝投降,在金兵的重重围困下,一直坚持到建炎二年(1128)三月,守城将士甚至出现了人相食,却迟迟未等来在应天府即位的宋高宗派来援军。
生死存亡之际,陈遘决心与金兵决一死战突围,命总管将城中兵力集中起来出击,总管推辞,陈遘将其斩首示众。又命步将沙振率兵迎战,沙振素有勇武的威名,此时也一再推辞。陈遘坚持要派他出击,沙振心存畏惧,于当夜持刀潜入陈遘住所,刺死陈遘,将其家人十七人全部杀害。帐下有士兵发现后,一拥而上,抓住这个叛徒并将他碎尸万段。一时间,城中无主,混乱中有人开城门投降,中山失守。
金人入城时,感佩陈遘的忠义气节,称“南朝忠臣也”,将其妥善安葬。(蒋伟)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