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脱贫攻坚答卷篇 | 十八洞村迎新春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21-02-07 08:1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春节前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山林田间、绝壁奇峰、特色民居在暖阳的照耀下,金光流淌。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成群结队来到这里,在写着“精准扶贫”红色大字下的景点处争相打卡留影……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如今,八年多时间过去,湘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脱贫攻坚硕果累累,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

  作为监督专责机关,湘西州纪委监委始终保持“严”的态势护航脱贫攻坚不松劲,聚焦扶贫资金安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不摘”政策落实落细等问题开展精准监督,为精准扶贫系列政策落实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十八洞的甜蜜生活

  在十八洞的后山上,上百个蜂箱掩映在一片油菜地里,34岁的龙先兰与妻子吴满金正在麻利地拾整蜂箱,等待花开时,蜜蜂成群,今年有个好收成。

  龙先兰是十八洞村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而在成功进军养蜂业之前,他曾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孤儿。

  2014年,在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龙先兰学习养蜂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养蜂产业。镇纪委也将龙先兰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村里的政策、资金等定期在村级监督微信群和村务公开栏公示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也会全程跟踪监督。县镇纪委也经常来,对我们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龙先兰说。

  在各方的共同帮助下,龙先兰养蜂事业从最初的四箱逐渐发展到现在的300多箱。2020年,龙先兰年收入已超过40万元。

  在十八洞村,像龙先兰一样的奋斗故事还有很多。八年多来,十八洞村采取“贫困户+龙头企业+产业项目”的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形成了乡村游、猕猴桃、苗绣、山泉水等“旅游+”产业体系。

  县纪委监委率先在十八洞村搭建了村级监督微信群、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扶贫产业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每个项目实施后,县镇纪委都会安排纪检监察干部,对征地、建设、竣工以及资金拨付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监督,防止暗箱操作,确保项目落地落实。

  “县纪委监委紧扣脱贫攻坚重大决策落实,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以精准监督彰显首倡之地的担当作为,确保‘四不摘’政策落实落细。”花垣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向魁胜表示。

  2020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长到146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6.4万元,群众生活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从“菖蒲满塘”到“瓜果满山”

  站在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村部远望,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果园,一栋栋新楼沿着干净宽敞的村道而建。

  “现在把这些枝丫打掉,今年新枝上能长出更多、更甜的猕猴桃。”在自家猕猴桃园里,菖蒲塘村村民梁立成正忙于打理。

  今年54岁的梁立成前些年种植柑橘,由于品种一般,4亩柑橘年收入只有几千元,加上妻子又患上重病,沉重的医疗负担让本不宽裕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2014年,梁立成因病和缺技术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政府不仅提供猕猴桃苗木、技术等,还给种植补贴。拨付了多少种苗、发了多少补贴,都在村级监督微信群和村务栏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纪委还会再抽查核实。”梁立成说,他家猕猴桃园去年收入3万多元,今年又新栽了6亩猕猴桃,预计年收入将达到5万多元。

  目前,全村猕猴桃、蜜柚、高山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5844亩,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余元,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楼房,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滋润,成为闻名全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菖蒲塘样板”。

  “水果产业是菖蒲塘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我们紧紧围绕这一重点,全面加强监督,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凤凰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石元江告诉记者,该县通过“一棵树”(生态扶贫)、“一块地”(产业扶贫)、“一张卡”(惠农惠民补贴)等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对扶贫产业项目资金使用、政策落实、收益分配、补贴发放等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到点子上。

  “清风”荡涤吹走“穷帽子”

  永顺县灵溪镇吉锋村的后山腰,漫山遍野的油茶花竞相开放。湘西州纪委监委驻吉锋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姚本稳带领茶农们正在地里剪枝、施肥。

  吉锋村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地处山腰,缺水是常态。贫困、落后曾是吉锋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2018年1月,驻村工作队到村第一件事,就是一连打了7口井,帮助村民解决千百年来饮水问题。之后又修了路、通了自来水。

  通过深入调研、征求意见,驻村工作队明确“产业发展社为主”的思路,大力发展“油茶、养殖、食用菌、烤烟”等产业,相继成立了多个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

  2018年3月,村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村民向森感觉规模种植油茶“钱”途可观,他向村里申报项目,并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与村民签订协议,让村民用土地入股,承包了227亩山地种植油茶。

  “刚与村民签订承包和入股协议时,村民思想观念没有转变,积极性不高,有些甚至有抵触情绪。多亏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我们一起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最终才与村民签订好了协议。”向森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十分感激。

  此外,驻村扶贫工作队还经常联系油茶种植的专家上门送技术,并争取各项政策支持,为油茶基地修建了产业路、接通了水,帮助解决产业中的实际困难。

  如今,吉锋村油茶合作社有社员226户,油茶面积2200多亩。不仅如此,该村致富产业遍地开花,2020年,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猪养殖就达400多头,烟农在村内村外种植烤烟4069亩,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余元。(记者 邹太平 通讯员 肖彬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