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基层调研微报告】莫让春节变“春劫”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22-03-18 15:05 来源:三湘风纪网

  整治“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篇②

  莫让春节变“春劫”

 

  春节假期一晃而过,阖家团圆的幸福、围炉夜话的温馨、走亲访友的喜悦让人印象很深。然而,也有一些不太和谐的现象,让我颇有感触,其中农村赈酒存在的一些问题,让人对过春节有度“春劫”之感。

  打开天窗说亮话,摆一摆春节变“春劫”的现象

  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亲朋走动、热闹一番本是人之常情,但在此次春节中,一些亲朋好友表示自己很忙,其中最忙的就是忙着“吃酒”。据了解,农村赈酒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是名目五花八门。过去一般是年轻人结婚、老人去世等“红白”大事才办酒,现在新修房屋、购置新车、孩子满月、老人过生日等事项也要广请宾客,有的甚至夫妻年龄相加满百岁也要宴请。有些干脆没有名目,只因自己经济紧张,便邀请大家,人称“江湖无事救急酒”。

  二是礼金水涨船高。“一百两百拿不出手,三百四百再往上走”。人情债在普通家庭开支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一些在外务工人员表示,“回家过次年,积蓄去半年”“春节想要回家不容易”。

  三是操办劳民伤财。据询问,乡镇一场赈酒开支约占人情收入的三至四成,且呈现“多长高”之势。礼庆物越来越“多”,租金上百元的拱门动辄几十个,摆出几里开外,拱门气球满天飞,烟花鞭炮耗费更是惊人;赈酒时间越来越“长”,且不说红白喜事3到5天,即便是一般的流水席也是长达2天;酒席标准越来越“高”,仅回礼香烟一项就由10元一包到20元一包,再到50元一包,有的甚至是百元一包。

  四是形式越趋低俗。婚礼现场恶搞不断,新郎、伴娘、公公、婆婆等被戏耍的苦不堪言,恶搞内容低俗不堪;治丧现场歌舞升平、通宵达旦,甚至演出喜剧小品,笑声此起彼伏,氛围格格不入。

  直面问题揭短丑,析一析春节变“春劫”的原因

  农村春节赈酒爆发,除了传统佳节和礼仪之邦等因素外,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有的是相互攀比讲面子。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赈酒开始讲排场、比阔气,认为“客人越多越神气、菜肴越好越阔气、鞭炮越响越喜气”。有的面子意识作祟。“成不成功看排场,感情深浅看礼金”,导致赈酒的数量、规模不断攀升。有的是利益驱使找门子。大凡赈酒总有收入,这是有些人想方设法赈酒的根本原因,更有少数人把赈酒当成了生财之道,不当的致富心理催生了无事赈酒的恶习。有的是随波逐流捧场子。尽管大家对劳民伤财、借酒敛财的赈酒有所反感,但多数人碍于礼仪、情面,无奈的随波逐流。反过来,自己给别人“捧场”后又总想着要“回本”,因此陷入了“都恨赈酒,都要赈酒”的循环怪圈。

  春风需度玉门关,提一提春节不“春劫”的建议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强调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赈酒祝贺本无错,但太多太滥的陋习必须禁止。

  要加强党的领导。地方党委政府要把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研究赈酒泛滥的形成原因,制定针对性举措,以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要强化村民自治。村民既是发动赈酒的主体,也必然是节制赈酒的根本力量。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引导村民将规范赈酒纳入村民自治的内容,形成老百姓自己的“规矩”。要加大宣教力度。丰富优秀文艺作品的供给,运用戏曲、漫画、小品、腰鼓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移风易俗的宣教。通过开展优秀乡村、身边典型评比等形式除旧布新。要持之以恒用力。社风民风与工作作风一样,不是一天形成的结果,必须通过上上下下、一以贯之的坚持,才能让春节赈酒不再任性,让新风正气吹拂三湘大地。

  (省委巡视办 陆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