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学习《纪委工作条例》、加强基层监督体会文章(二)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22-05-20 09:12 来源:三湘风纪网

  编者按:近日,省纪委监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第四次集体学习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现将委领导和部分部门主要负责人撰写的关于“学习《纪委工作条例》、加强基层监督”的体会文章予以刊发。 

 

 落实“一起做工作”要求 整合县乡村监督力量

  黄正义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中明确,“加强基层监督,促进基层监督资源和力量整合”。赵乐际同志来湖南调研时也强调,县级纪委监委要强化一体理念、系统思维,树立“一起做工作”思想。贯彻落实赵乐际同志讲话精神和条例要求,不断提升监督效能,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在整合基层力量上持续探索、深入挖潜。

  向更深层次推进县乡纪检监察工作一体化。各地普遍开展县乡纪检监察工作一体化,基本实现县乡一体、分片管理、联动协作。有的地方还存在权限不清晰、协作不紧密、乡镇力量“掏空”、考核管理“粗放”等问题。要强化一体理念,健全完善运行机制,注重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强化协作配合。要明晰职责定位,厘清县乡职责边界,确保一体化机制下乡镇纪委主要精力放在监督上,重要监督和留置案件由县级以上纪委监委统筹。要推动基层延伸,探索建立“县乡村联动、一体监督”格局,形成“大+小”片区管理模式。

  在更大范围整合运用基层纪检监察力量。县乡两级纪检监察干部数量占公务员数的8.4%。要“用好”县级力量,特别是注重统筹机关、派驻、巡察力量,解决机关“人少事多”矛盾突出、派驻机构监督力量分散的问题。要“用精”片区力量,借助片区协作平台,集中县乡优势兵力,运用到重要问题线索查办、重要专项节点监督上。要“用上”村级力量,调动村纪检委员积极性,在“三资”管理、土地征用流转、工程项目建设、民生资金发放等方面发挥监督作用。

  以更严要求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升效能,关键在人。要做到“应配尽配”。严把干部准入关,推动县级现有编制充实到位、乡镇落实专职专岗要求、村纪检委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二职合一”。要落实“应训尽训”。坚持分级分类,开设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开展以干代训、跟班锻炼,实现对镇村纪检监察力量培训全覆盖。要坚持“应考尽考”。做实县乡纪检监察干部的考核评价工作,转化考核成果,拓宽晋升渠道。开展村纪检委员履职考核,推动落实激励、保障措施。

 

  探索“三维一体”基层监督新路径

  吴旭鹏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深刻领会全文精神,对《条例》中第三十四条规定“加强基层监督,促进基层监督资源和力量整合”感触较深。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加强基层监督是维护民生民利、巩固基层基础的必然要求。结合基层调研走访,个人体会做实做细基层监督文章,让基层监督硬起来、实起来、严起来,可从“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三个维度探索新举措、新方式,推动监督下沉落地,奋力书写新时代基层监督新答卷。

  以聚力赋能为切入点,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要以加强政治建设为统领,选优配强纪检监察队伍。通过探索推行党组织副书记、纪检委员、监察工作信息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四职合一”,整合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廉情监督员等各方监督力量。县市区纪委监委可通过全员培训、送教下乡、上挂下派交流锻炼、以案以会代训、结对帮扶指导等方式,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监督能力。推行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提级考核管理模式,加强对表现突出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培养使用,激发内生动力。

  以为民办事为着眼点,解决“监督什么”的问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农村“三资”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养老社保、教育医疗等开展监督检查,建立“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推动党中央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深入开展市县纪检监察干部联片联企联村活动,用好列问题清单、发传单引导干部群众参与、开药单汇总问题、对账单推动整改、给成绩单看监督效果“五单工作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精准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切实让群众“有得有感”。

  以做实监督为发力点,解决“怎么监督”的问题。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完善“县统筹抓乡促村”基层监督工作机制, 建立政治生态研判机制。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构建全方位监督网。综合运用“1+X”监督、片区化协作、“室组地”联动监督等机制,灵活使用驻点式、嵌入式、调研式、体验式等监督方法,撬动监督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加快清廉机关、企业、学校、医院、乡村等清廉单元建设,开展执纪明廉、制度固廉、监督促廉、文化扬廉“四廉”行动,通过典型引领、重点突破助力基层整体施治水平提升。

 

  抓好“五化”建设 提升基层监督能力

  谢兰兰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监督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监督下沉落地、向基层延伸。年初,省纪委监委印发了《关于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能力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的指导意见》,为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指引。党风政风监督室作为牵头部门,将以“五化”为抓手,推动基层监督建设。

  一、监督队伍专责化。落实乡镇纪检监察专岗专责要求,用足用好编制资源,选优配强村级纪检委员,严格把关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人选,整合乡村监督力量,激活基层监督“末梢”。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实施“老带新”“强带弱”,以案代训、跟班轮训、实战练兵,提升监督队伍专业化水平,确保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

  二、监督机制一体化。按照“区域就近、规模相当、依托派驻、集中管理”的原则,划分若干个片区,对相关人员统一调配、统筹使用,着力解决基层监督人员分散、力量薄弱等难题。建立直查直办、提级督办、分片联办、指定查办和异地交叉办等工作机制,推动片区内部协作联动,努力化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实现“1+1>2”的综合效应。

  三、监督手段信息化。积极运用科技赋能,探索“指尖上的监督”新模式,管好用好全省“互联网+监督”、监督服务微信群、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平台载体,推动所有民生、乡村振兴资金和村(居)级财务的数据网上公开,通过大数据比对、网上投诉等方式,对村级权力运行进行精准监督、实时监督、全程监督,拓宽群众参与基层小微权力监督的渠道。

  四、监督内容清单化。推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县一清单”经验做法,组织乡镇(街道)纪(工)委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制定村级纪检员、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清单,推动监督任务具体化、项目化、可视化。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双肩挑“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推动惠民惠农、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严查“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五、监督工作规范化。严守权力边界,建立履职清单,规范办公场所、信息产品等硬件配备,细化信访办理、线索处置、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业务流程,完善集体决策、请示报告、安全保密、自我监督等内部制度,实现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健全上级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制度,开展调研培训,指导监督办案,不断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坚守职责使命 服务基层监督

  王凯文

 

  信访举报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第三十五条对处理信访举报工作作出规定,我们要认真落实《条例》赋予的职责使命,紧盯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做实信访监督,努力把矛盾解决在一线,将问题化解在基层。

  一、进一步畅通基层信访举报渠道。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平台,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近年来,以检举举报平台部署应用为契机,我省着力构建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信访举报受理体系,“全天候、零门槛、无障碍”接收群众信访举报,推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我们将进一步畅通电话和网络举报,让群众“足不出户”实现便捷举报;综合运用检举举报平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信访举报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线索、监督权力运行能力。

  二、进一步用心用情处置基层信访难题。基层是产生信访问题的源头,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主阵地。近年来,我们坚持一年一个专题解决基层信访难题:2018年,启动扶贫领域信访举报治理三年行动;2019年,开展信访举报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2020年,开展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动态清零活动;2021年,开展“纪委为您来解难”活动。今年,我们正在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动态清零活动,以委机关30名厅级干部带件下访下沉接访为推力,以上率下推动基层信访难题解决。同时,把着力点放在源头防范和前端化解上,确保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办”,让群众在每一件信访事项解决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进一步强化参谋服务功能。信访举报是问题线索“主渠道”、政治生态“风向标”、权力行使“观察哨”。去年以来,我们利用群众原信素材,撰写了《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信访举报需关注的几个问题》《群众反映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层层加码”》《乡科级干部举报连年攀升趋势亟需高度重视》《全省反映社会养老领域信访举报逐年走高》等专题分析,为强化基层监督当好参谋。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分析研判,对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发挥好“情报部”“晴雨表”作用。

  四、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信访工作既像“门诊”又像“全科”,既像“后方”又像“前线”,越往基层越重要。我们将紧盯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短板弱项,切实提高基层信访干部倾听沟通、分析研判、应急处突能力,提高运用平台和数据辅助决策、推动工作能力。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贯穿信访举报工作和队伍建设全过程,坚决防止跑风漏气和以信谋私,努力提升基层信访吸附力,以信访监督的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做好基层监督工作

  关键是塑造专业化基层监督队伍

  曾海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都对加强基层监督,及时发现、处理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基层监督工作,基层监督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往往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不会监督等现象。要解决这个难题,须通过加强能力提升,加强考核评价,加强活力激发,加强团队联合,加强机制建设五个方面来塑造“专业化”监督队伍。

  一是加强能力提升。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好入口关、学习关、规矩关,通过“月月讲堂”“月考”“新老对接”“实战练兵”等模式,培养锻炼一批监督能手、办案能手。

  二是加强考核评价。在基层日常监督工作中,用清单形式明确基层监督执纪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解决基层日常监督工作中一些同志“不会”的问题。利用大数据平台推行量化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日常月报工作与线上数据对比直接产生考核结果,通过考核体系对干部的敢于监督、愿意监督产生推动作用。

  三是加强活力激发。强化结果运用,制定考核结果相应奖惩制度,同时完善退出机制。要将履职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任职挂钩关联起来,激发干部想干事、干好事的动力。加大对办案中表现突出,业绩优良的办案骨干提拔重用力度,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干部要及时调整。

  四是加强团队联合。面对办案人手不足,能力参差不齐,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流动性较大的情况,建立好片区协作机制,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明确重大案件线索统一查处,将有限的人员力量实行有机整合、灵活调配,组建专案组,联合办案力量。

  五是加强机制建设。对于在基层办案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形成好的制度。深化科技赋能,探索建立与上级纪委共享大数据信息的机制。在整合运用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村级监督员等监督力量的基础上,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还要加强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贯通融合,探索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贯通、协作联动的监督工作机制,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

 

  加强基层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张 朝

 

  今年以来,我室深入县乡开展调研,详细了解基层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调研中发现基层纪委在履行监督职责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主动监督的意识不够。有的认为只有办案才算监督,离开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就不知如何监督,导致主动发现问题少,线索初核率高。二是县级纪委监委机关与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工作任务不平衡,监督力量分散,统筹不够,不能聚焦开展工作。三是越往基层走,“熟人关系”现象越突出,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受制于“熟人社会”“人情干扰”等因素,个别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四是基层法律、财务、审计、文字综合等方面人才比较缺乏,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

  提升基层监督能力和质效,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基层纪委找准职责定位,激发内生动力,主动作为;也需要上级纪委加强领导、指导,以上率下。当前,要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为契机,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明确职责定位。准确把握监督专责与协助职责的关系,不包揽、不代替、不越位,为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当参谋、做助手。聚焦主责主业,在“监督的再监督、后监督”上发力、用功。统筹监督力量。重点做好“室组地”一体化工作,制定室、组、地干部有序交流轮岗机制,对室、组、地的监督人员、监督职责、监督事项等有效整合,推动解决监督力量分散、监督过程缺乏配合、监督效果欠缺等问题。比如,可探索、推广分片“协作”机制,将县纪委监委每个联系室联系的派驻机构、乡镇纪委各划为一个片区,工作统一调度、人员统一调配,定期开展日常监督、交叉检查,集中力量处置问题线索、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等。加强工作指导。上级纪委监委要加强与县纪委监委的联系、指导,针对监督工作薄弱的县乡纪委,省市纪委监委联系室要分别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定期实地指导、分析研判,帮助破解难题。还可安排人员直接参与到信访接待、线索处置、案件查办等重点工作中,指导基层纪委规范开展工作。也可通过交办线索、协助核查、巡视巡察整改督查等方式,加强指导。开展重点培训。落实全员培训,市级纪委监委每年安排1-2次培训,重点培训乡镇、县级派驻纪检监察干部。注重实战练兵,有计划地抽调乡镇、县级派驻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纪委跟班学习,以“老带新”结合“传帮带”,着力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监督执纪水平。强化自身建设。对标对表《条例》要求,督促、指导基层纪委健全组织制度、运作方式和审批程序,明确权力边界,严格内控机制。经常开展政治教育,增强拒腐防变意识,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做忠诚干净担当、可亲可信可敬的纪检监察干部。

 

  基层监督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张双春

 

  基层监督点多、面广、线长、量大,把基层监督做实,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对加强基层监督工作作出部署,提出“充分发挥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监督落地,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款对加强基层监督作出了明确规定,切实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是充分发挥基层监督对社会治理的保障作用的有力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近期,根据委领导安排部署,我室派员赴联系的三个市州开展蹲点调研,检查督导基层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发现了几个基层监督中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一、领导不专且频繁异动。有的区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没有执纪执法相关岗位的工作经历,且岗位异动频繁,影响工作连续性,造成部分问题线索处置存在把关不够、把关不准、把关不严等问题。有的地方处置问题线索随意性大,对反映具体的“一把手”问题线索滥用函询方式,对涉案金额和可查性都较大的问题线索开展谈话提醒后予以了结。有的地方没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处置问题线索,由派驻纪检监察组处置县管干部甚至县直单位“一把手”的问题线索。有的地方初核率过高,成案率低,个别年份初核率高达100%。有的地方案件文书不规范,有的巡察机构移交问题线索不规范。

  二、本领不强且偏离主业。有的偏离主责主业,冲在一线,将本不该由纪委监委监督的事情大包大揽,对基层群众呼声高、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监督不够,解决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急难愁盼问题的手段不多。有的地方开展监督工作抓不住重点,在一般性问题、人员上过多使用初核,消耗大量精力。有的等靠思想严重,对稍微复杂的问题线索采取处置不规范。有的专项整治、监督检查的深度、力度还不够,问题线索一大部分来自公检法移送和信访举报,主动发现的问题线索较少。有的未做“后半篇文章”,对大量党员、公职人员酒驾、吸毒的问题,未分析成因、开展专项整治和政治生态分析。

  三、力量不足且多处分散。多地普遍存在力量不足、多处分散的状况,没有树立“一起做工作”的思想,委机关、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未形成监督合力。有的地方大量干部被抽调,造成自身开展监督的力量不足,个别县纪委监委的五个监督检查室中有两个室长时间无人在岗,有的室常年留1人“看家”。有的地方空编较多,未及时补足。县级派驻机构力量薄弱,不能正常履职。有的派驻纪检监察组在做细做实监督工作上有心无力,机构形同虚设,监督流于形式。

 

  坚持“三个整合” 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升级

  施光清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第三十四条对加强基层监督工作做出了规定,其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基层监督资源和力量整合”。为推动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提质升级,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整合。

  整合监督力量。随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不断健全,各领域各环节监督的关联性明显增强,每一种监督都会对其他监督产生深远影响,也都迫切需要其他监督协同配合。当前,基层监督中常见的有:以县级巡察和乡镇纪委为主的党内监督;以县级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为主的行政监督;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主的民主监督;以信访举报为主的群众监督。这些监督各有侧重,我们要将其整合,就要扬长避短,实现“1+1>2”的目的。要坚持优势叠加,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专责性”、行政监督的“专业性”、民主监督的“及时性”和群众监督的“针对性”等特点,在监督过程中彼此渗透、及时介入,实现由“见兔撒鹰”式的末端监督向“拨草寻蛇”式的全程监督转变。要严格问题线索移交,要从问题线索质量、移交程序、处置时效、结果反馈等方面严格规范要求,提升监督融合效率。

  整合数据资源。基层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虽是各种数据的生成者,却不是数据的储存使用者,导致很多数据躺在服务器中“睡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给基层监督带来诸多不便。强化基层监督,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将各类惠农惠民数据、精准帮扶数据、村级财务数据等予以整合,将过去的宣传栏公开改为网上公开,便于群众全面查阅了解情况,引导群众参与监督,让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无所遁形、无处可逃。要让数据“多说话”,让群众少埋怨,打破“数据壁垒”,提升各类数据的利用效率,加大各部门之间数据的交互使用,加强各类数据之间的比对分析,主动深入发掘问题线索,而不是被动地坐等群众去发现举报。

  整合办案力量。“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强化基层监督,最重要的是要在审查调查工作方面持续发力,在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办案分量上下功夫。要充分保障乡镇纪委力量,选优配强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强化配套设施保障,加强业务指导培训,提升乡镇纪委履职本领。要探索联合办案模式,可借鉴“室组地”联合办案经验,探索建立乡镇之间、乡镇与派驻纪检监察组之间、乡镇与委机关部门之间的联合办案模式,既能整合办案力量又能强化业务指导。要加强提级办理和直查直办的力度,对于群众反映强烈、涉案人员较多、涉案金额较大、案情复杂的案件,不能简单一交了之,而应由县纪委监委指定相关部门牵头办理,由乡镇纪委参与配合,既减少办案阻力又能保障案件效果。

 

  加强基层监督

  促进基层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曾 浩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唤醒教育和组织动员基层群众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通过土地革命,我们党将自身命运与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牢牢地焊接到一起,实现了“上下同欲”。党的三大法宝中“加强党的建设”,三大作风中“密切联系群众”,都反映了党在制度和理念上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支部建在连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体现出我们党在加强基层管理工作手段方面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正是因为彻底解决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弱的问题,党的事业才蓬勃发展,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国后,我们党一直重视基层工作,基层建设和管理坚强有力、井然有序,为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党对基层的重视一如既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治理向更加精准的目标不断迈进,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强大的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功不可没。

  但是长期的和平安逸、经济繁荣,也使我们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漠视群众诉求、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今年安徽徐州铁链女事件、上海本次疫情反弹中出现的一些乱象,强烈地警示着我们,基层治理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如果放任自流,我们将丧失立党之基、执政之本。“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纪检监察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我们清醒地看到,我省基层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消极腐败的底泥尚未清除干净,新泥还在淤积。一些牵涉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问题多发,微腐败问题陆续暴露,亟需系统施治;一些直接面向群众的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仍有较大差距,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律己不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有欠缺;监督责任落实不够深入,有的基层纪检干部斗争精神不强、专业水平不高,不敢、不愿、不会监督的困局犹存。《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加强基层监督,促进基层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加强基层监督,必须严格遵循《条例》的有关规定,一是要站稳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持忧患之心,践忧患之行,以赶考姿态砥砺奋进,恪守“打铁必须自身硬”,从严从实抓好基层纪检队伍建设。二是要放眼长远,在系统总结几年来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着眼于巩固提高,谋划如何通过固本强基,来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要着力整合资源,进一步明确改革机构设置、培训模式、监督方法、办案机制、措施保障等载体抓手,一体推进“基层监督资源和力量整合”,有效解决基层监督力量分散、能力不强的问题。四是要坚持守正创新,丰富工作手段,既要着力推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方式、职能职责、运行机制等协同优化,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实现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又要坚守权力边界不逾矩,压实基层党组织主体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五是要持续加大办案力度,“打虎”更要“拍蝇”,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问题,确保底线常在、“后墙”坚固,具体到调查技术保障部门,要以精准履行职责为突破口,助力提升办案效率效果。六是立足公开透明,通过诸如“建立监督信息网络平台”“洞庭清波”专项整治行动等措施,借助“互联网+监督”“微信监督群”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公开透明倒逼发展进步,靶向纠治基层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升基层监督治理效能。

 

  突出监督重点 促进村(居)治理

  皮志军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抓住主要矛盾,提高监督实效,为村(居)治理强化纪律作风保障,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纪委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

  紧盯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重点检查党中央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和促进共同富裕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看“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群众是否受益、效果是否满意。常态化检查村(居)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对工作不上心、遇事不担当、律己不严格的,特别是对待群众态度冷硬横推、办事索拿卡要等严重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要严肃查处。如今年春节期间省纪委监委组织的微调研,就发现了有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干部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已下发有关市州处理。要始终把监督利剑对准民心所向,坚决防止“蝇贪”“蚁腐”啃噬群众信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紧盯权力运行的重要环节。村(居)干部权力虽小,对基层治理效能的影响却不容小觑。要严格落实村(居)民自治制度,把握基层组织职责任务,在全流程管控村(居)干部权力运行的同时,紧紧盯住重要环节。比如,“三资”管理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实现集体利益和群众满意的最大公约数。建设项目的决策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是否优亲厚友、是否体现群众意愿,执行是否走偏变样,验收是否客观公允,结算是否“雁过拔毛”。村(居)务党务、财务管理等日常工作是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方便群众监督,监督是否有效,重点看权力公开是否及时全面,收入支出是否真实合规。要始终以严密监督挤压村(居)干部权力任性空间,保障小微权力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紧盯基层组织的“关键少数”。坚持“十必严”的标准和要求,严格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牢牢盯住“关键少数”,坚决杜绝决策“一言堂”、项目“一手抓”、花钱“一支笔”。树立“一起做工作”的理念,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推广分片交叉提级监督模式,有效衔接村(居)务监督,织密扎紧监督网络,着力破解“熟人”难题。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发挥普通党员对“关键少数”的制约监督作用。广泛发动群众监督,让群众的眼睛成为基层纪委紧盯“关键少数”的“千里眼”。要始终将最严监督聚焦“关键少数”,督促他们带动绝大多数,推动基层政治生态不断净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好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