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四川省峨眉山市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补贴资金落实等情况,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走访。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桂花桥镇红山村走访群众。闵三 摄
湖南省永顺县纪委监委清单化推进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和“一镇街一实事”办理,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松柏镇猕猴桃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了解情况。周汝国 摄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践中,如何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把“人民至上”理念转化为务实行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们采访了三位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
本期嘉宾
李立新 安徽省亳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何 锋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余东林 四川省峨眉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站稳人民立场,推动把“人民至上”理念转化为务实行动
记者:纪检监察工作是民心工作、群众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上肩负重要职责和使命。实践中,如何才能把“人民至上”理念转化为务实行动,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李立新:我们将解决群众诉求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执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下沉指导、明察暗访、公开接访、带案下访等工作力度,持续推动监督下沉落地,及时发现、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标本兼治,针对查处的基层“微腐败”案件,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注重发现和纠治个案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推动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转变,从源头上推动解决问题。扣紧责任链条,通过精准监督、有效问责,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等贯通协同、一体落实。管住“关键少数”,紧盯基层站所“一把手”、村(社区)“一肩挑”干部等,加强日常监督与警示教育,引导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紧盯重点领域,找准着力点、切入口,加强与审计、信访等部门协作,健全信息共享、问题移送、联动联查等工作机制,紧盯“校园餐”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养老服务管理、安置房分配等领域问题线索,分管副书记包保联系县区、重点案件、民生实事,持续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何锋:我们坚持把“人民至上”理念贯彻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树牢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监督,持续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大力惩治“蝇贪蚁腐”,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反腐为民、反腐惠民,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坚持办案引领,建立纪委主要负责人带头领办包案、班子成员联县(乡)督导办案机制,强化“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和片区协作办案模式,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行为,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从严从快查处。坚持开门搞整治,建立“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督题”监督机制,畅通反映问题渠道,激活群众监督活力,及时掌握群众所需、基层所盼。结合州情实际,紧盯乡村振兴、养老服务、医保、殡葬等重点领域,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着力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
余东林:我们紧紧围绕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所想作为行动所向,把群众所盼落实成可感可及的具体成效。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方面协同推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统筹整合监督力量,形成合力,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同时,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运用新技术,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思维提升效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我们通过“院坝会”“板凳会”主动倾听民声,综合运用“接诉即办”等平台畅通民情反映渠道,确保解决好群众的“小事急事难事”。举办“清风峨眉·廉入万家”活动,组织市纪委委员、特约监察员和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走进村组、深入千家万户,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中问出真需求、找准真问题。注重问题处置的时效性和措施使用的精准性,采取分层分类的处置办法,一项一项抓、一件一件办,切实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办成放心事、暖心事。峨眉山文旅产业发展,既关乎千万游客的“诗意旅程”,更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饭碗”。我们联动相关部门,聚焦住宿、餐饮、交通等游客反映集中的领域,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让游客更满意、群众就业增收更安心。落实全链条闭环管理,定期回访,对存在整改不力、未见实效或文字整改、数字整改、表面整改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提升监督质效,确保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记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必须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对此,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立新:我们着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务实高效的基层监督体系。全面推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模式,每4至5个乡镇(街道)设立1个协作区,实现对全市88个乡镇(街道)的全覆盖。在不增加机构、不增加人员编制和职数的情况下,有效整合基层纪检监察力量,加强了基层监督执纪执法力量。构建“四级联动”监督网,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等问题,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制定“室组地”联动监督、联合办案工作办法,实现“监督联合、案件联办、卷宗联审、能力联升”。在全市村(社区)配齐纪检委员,破解基层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将监督触角延伸至“神经末梢”。针对基层监督虚化、泛化、简单化等突出问题,制定《政治建设监督检查参考指标》《“小微权力”监督清单》,指导基层纪检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形成“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问题—回头看”工作闭环。深入开展“点题式”监督,紧扣民生痛点,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实行“一项重点整治、一名领导抓总、一个部门牵头、一个专班推进”,一体推进查改治。探索“大数据+”监督模式,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督穿透力和办案效能。做实“后半篇文章”,坚持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融合,对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同步做好以案促改促治工作。针对监督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深挖根源,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案发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同时,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制作警示教育片、编印典型案例汇编、开展“以案促廉百村行”廉政宣讲等,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何锋:我们坚持以改革精神持续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创新基层监督方式,提升基层监督质效。协助州委出台《关于推进湘西州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5个方面15项具体措施。持续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在优化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设置、人员力量配备、做实监督职责等方面精准发力,健全空编动态补员机制,选优配强县市、乡镇纪委书记和班子成员,及时补充县市、乡镇纪检监察力量并向监督执纪一线倾斜,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效衔接,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健全完善以县级统筹为主的片区协作、异地管辖、提级监督、交叉检查等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监督互补、信息互通、成果互享机制,创新推行“上派下挂”制度,从州、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加大县级纪委副书记易地交流任职力度,着力破解基层监督力量分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加强实战实训、以干代训,建立执纪执法人才库,编撰《审理实务指南》,常态化开展执纪办案业务交流,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执法能力。
余东林:在组织架构上,我们构建了“县统筹抓乡促村”三级联动责任体系,通过选优配强镇村监督队伍,推动监督力量下沉一线,有效延伸基层监督触角。同时,整合纪检监察、巡察、审计、财会等各类监督资源,健全片区协作、交叉监督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不同监督主体的专业优势,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在监督方式上,坚持“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协同发力,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基层监督网络。线上,积极畅通“码上举报”、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等数字化渠道,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提升监督的穿透力和精准度。线下,用好“阳光问廉”“坝坝会”等传统载体,在村(社区)创新设立“廉洁哨站”,通过定点接访、下沉走访、主动约访等方式,构建贴近群众、覆盖全面的廉情收集网络,形成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监督格局。在监督内容上,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乡村振兴、农村“三资”管理、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贪污侵占、吃拿卡要等“蝇贪蚁腐”。通过实行领导包案、提级查办、“室组地”联合办案等模式,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强化制度建设,常态长效维护群众利益
记者:请结合实践谈谈,如何推动形成长效机制,常态长效维护群众利益?
李立新:我们持续推动完善制度建设,督促党委(党组)制定详细的权力清单,明确权力来源、行使范围和运行程序,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减少权力滥用的空间。畅通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网络举报渠道,完善调查处理程序,对群众的投诉举报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在一定范围公布处理结果。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关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督促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防止出现挪用、截留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查处,形成强大震慑。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和维护群众权益的能力。
何锋:我们强化制度建设,把办案、警示、整改、治理贯通起来,认真查找深层次原因、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督促问题突出的职能部门和县市加强源头管控、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做到查纠并举、务实管用。强化数字赋能,全力推进大数据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监督”“互联网+监督”作用,用好用活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监督平台,构建数据驱动、智能研判、协同联动,贯通综合监管、行业监管、纪检监察监督的综合体系,让大数据成为前置预警、主动监督的“探照灯”。强化纪律教育,加大警示教育与通报曝光力度,深化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强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度挖掘湘西廉洁文化元素,厚植廉洁文化土壤,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余东林:一些问题之所以反复出现,往往是因为解决方案未能触及根本、监督跟踪机制未能形成闭环,以及部分干部的能力作风仍有提升空间。我们在整改落实上,坚持问题导向与闭环管理,通过精准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建立台账和开展“回头看”等方式跟踪问效,确保问题真改实改。在纪律教育上,注重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运用身边典型案例这本“活教材”,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建章立制上,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制度漏洞,推动建立正负面清单、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并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为制度规范,努力做到解决一个问题、总结一类规律、完善一套制度,最终构建起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将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持久的治理效能,为群众权益提供更加稳固可靠的保障。(记者 李张光)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