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推动民生堵点变幸福支点
“以前一到旱季,家里水井就见底,用水成了大难题。现在拧开水龙头,清水直接流进厨房,再也不用为喝水发愁了。”近日,岳阳市岳阳县公田镇东淇村村民,指着家中汩汩流淌的自来水,向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今年以来,岳阳市纪委监委聚焦“校园餐”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门下发工作提示,将“一月一调度”“两月一会商”“对账约谈”三项机制作为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重要抓手,推动监督直抵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一月一调度:靶向攻坚破难题
“一月一调度”机制以问题为导向,由市县两级分管领导牵头,每月召开调度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面对面”梳理工作落实情况,及时查摆问题不足,研商改进措施。
岳阳县公田镇因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群众颇有怨言。今年8月,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等问题被列为群腐集中整治“突击战”重点任务之一。在当月的调度会上,针对这一民生痛点,多部门共同磋商,形成了由水利部门牵头,联合财政及县镇两级政府建立“同题共答”机制,倒排工期推进整改。
一个月内,公田镇东淇村完成了8口深水井清淤加固,3000米老旧供水管道全线更新,新建的蓄水池实现了24小时蓄水保供。
“现在供水稳定,水质也达到饮用水标准,村民用水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跨越。”市水利局副局长许石兵介绍,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凝聚整改合力,问题解决效率显著提升。今年以来,依托“一月一调度”机制,全市286个农村饮水“突击战”任务台账问题已整改完成230个,累计投入整治资金2.3亿元,直接惠及群众53.4万人。
两月一会商:协同联动提质效
集中整治中,市纪委监委建立“两月一会商”机制,牵头责任单位党组(党委)与同级纪委监委分管(包联)委领导、相关纪检监察组每两个月召开专题会商会,聚焦重点整治项目和具体实事推进情况,认真盘点、查找不足,制定具体强化措施,推动主管监管责任与监督责任同向发力、一体推进。
今年7月,一场围绕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的会商会,就直指资金拨付滞后的“痛点”。“近两月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资金拨付率仅65%,低于80%的既定目标,还有部分乡镇的果蔬种植合作社反映资金未及时到位,影响了幼苗采购和大棚扩建!”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与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对账”,派驻纪检监察组当场指出核心问题。
原来,乡村振兴入库项目存在资金审批和验收环节多、耗时长,部分科室材料反复要、审批来回跑等现象,导致资金拨付滞后,影响乡村振兴资金使用效率。
会后,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全程督促整改,督促市农业农村局下发11份整改通知书,建立完善加快乡村振兴产业资金专项监管等制度9项,解决资金拨付缓慢等17个问题,有效推动资金管用到位、惠及于民。
截至目前,此前滞后的6类乡村振兴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资金拨付率提升至87.73%,14家合作社全部完成幼苗采购和大棚扩建。如今,“两月一会商”机制还延伸至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等关键领域,通过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协同联动,持续深化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治理。
对账约谈:压实责任传压力
为防止工作责任悬空,市纪委监委建立对账约谈机制,由市县两级集中整治办和工作双专班定期随机“对账”,对工作进度滞后、问题突出的单位,及时约谈,要求限期整改、跟踪问效。
针对某地校服采购不规范问题,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对县教体局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明确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县纪委监委驻县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全程跟踪监督,推动县教体局出台《中小学校服采购工作程序规定》,构建学校主导、家长学生参与、部门协同、纪检监督工作机制。在采购方式上,家长和学生代表参与现场评审,并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
“三项机制环环相扣,织密了责任落实的‘监督网’。”岳阳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机制运用,把集中整治与民生实事办理深度融合,让监督更精准、服务更贴心,真正把民生堵点变成群众满意的幸福支点。(岳阳市纪委监委 严尚)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