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效司法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省高院巡视整改掠影
“一纸证明,帮助我们公司重获新生。”11月10日,湖南某环保科技公司负责人刘某手持一张法院出具的《信用修复证明》,感慨万千。
2023年,该公司因借款纠纷被起诉至汨罗市人民法院。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公司被依法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公司账户被冻结,没法参与项目投标,银行不批贷款,生意都快做不下去了!”刘某告诉记者,失信记录带来的影响如影随形,公司市场拓展举步维艰。
就在刘某一筹莫展之际,汨罗市人民法院主动伸出援手。经审查,该公司符合信用修复条件,法院随即出具《信用修复证明》,协助企业清除不良信用记录。这一举措帮助公司顺利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使其重返市场。
这是全省法院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4年3月,省委巡视组进驻省高院开展常规巡视,指出全省法院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面对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省高院党组坚决扛起整改主体责任,第一时间成立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落实方案,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确保整改落地见效。
狠抓涉企案件质量管理,努力实现司法公正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省高院创新建立“预惩戒+信用修复”联动机制,坚持失信惩戒与守信激励并举,让优质企业“跌倒后能爬起”。
“实施预惩戒宽限期制度,对确因经营困难暂时无法履行的企业,给予1至3个月缓冲期,暂不发布失信信息,督促其主动履行义务;完善信用修复流程,对已履行义务的企业,法院及时出具《信用修复证明》,并联动相关部门同步清理失信记录,助力企业重塑信用。”省高院执行局局长李波介绍,2024年至今,全省法院累计为1.6万家企业修复信用。
办案效率直接影响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感知。随着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民商事案件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案情日趋复杂,审理时间延长,进而形成积案,群众司法获得感因此受到影响。
针对巡视反馈的积案问题,全省法院积极开展“清积”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约谈、通报、督办等方式推动长期未结案件办结。“去年6月以来,发布长期未结案件情况通报28期,下发督办函9份。同时,每月开展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常态化调度时间较长案件的办理进度。”省高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小珍介绍,截至目前,省委巡视组反馈的278件一年以上未结民商事案件,已审结275件,剩余3件因关联其他案件中止审理。
数字化改革同步推进。今年7月,全省法院全面应用全国法院一体化办案办公系统,整合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数据,实现智能管理与效率提升,全省法院18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均达到合理区间。
“省高院党组始终把巡视整改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省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巡视整改,法院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全面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制约审判工作现代化的短板,既聚焦当下解决具体问题,又立足长远健全机制,将整改贯通“三大审判”“三大环节”“三大程序”“三级法院”,以高质效的司法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杨佳俊)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