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
编辑:宣教室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2
来源:未知
分享

李洪峰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创新。从全局上说,这是加大源头治理的重要举措;从实践上说,这是反腐倡廉基础工作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说,这是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
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着重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就要抓住根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廉政文化理论《共产党宣言》有一段著名的话:“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进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将是一场长期艰巨的斗争。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对廉价政府作了系统论述。恩格斯于1 891年在为该书写的导言中,专门论述了贪污腐化等问题及对官吏的监督。马克思、恩格斯还针对第二国际各国党内存在腐败分子的现实,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坚决同党内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列宁把腐败称为国家机构中的“脓疮”,是“一大敌人”,并告诫全党,如果不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那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的基础还没有建成以前灭亡”。列宁关于党必须建立极严格的纪律的思想;关于执政党要注意提高党员质量的思想;关于党应当积极从事政治教育,战胜本身的弱点和缺陷的思想;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等等,今天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毛泽东始终对防止党的队伍和党的干部腐化变质保持高度警惕,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1929年,他在《古田会议决议》中首先提出了思想上建党的思想。1944年,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把它当作整风教材推荐给全党同志学习。1945年,他在回答黄炎培共产党怎样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时,提出我们已经找到了民主新路,只要人人起来负责,就不会人亡政息。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高度重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领导全党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财富,既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二、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就要贯通古今,深入挖掘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廉政文化精华
毛泽东在1938年就讲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现在,距离毛主席讲话已经70年,这个任务仍然不能说已经完成。
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政文化的精华,应当成为这种总结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间蕴藏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内容。从上古时代,虞舜告诫官员“直而清、简而廉”,到孙中山提出“天下为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廉政文化思想,是我们今天建设廉政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要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
(一)在理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认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政者正也”,为官从政要正;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有了法律,还需要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来执行法律;主张德主刑辅、先教后刑,把教化放在前面,等等。这些价值理念的有益成分,可以古为今用。
(二)在史鉴方面。歌颂清官,鞭挞贪官,是中华文化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一些清官,比如:晏婴、诸葛亮、海瑞、范仲淹、包拯、于成龙、林则徐等,他们克己奉公、崇尚节俭、忧国忧民,出于污泥而不染,很值得学习。
(三)在典章制度方面。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制定过一些规范政治行为、约束官吏的律令、制度,其中有一些民主性的精华。
(四)在文艺作品方面。两千多年来,先秦散文、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有不少抑恶扬善的内容。
对于中华文化中的廉政文化遗产,应当加以系统的整理。
三、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就要立足现实,深入总结我们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清正廉明的先河。我们党走过87年的辉煌历程,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有理想、守纪律和保持清正廉洁,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到大庆精神、好八连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伟大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使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造就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涌现了灿若群星般的英雄模范人物。
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是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根本目的是通过文化的积累、渗透、感染、塑造等作用,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国共产党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本、以为人民服务为本的党。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用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党全民族。对党的历史经验要不断进行总结。
要特别注意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比如:关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分子的经验;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经验;关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经验;关于加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建设的经验;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经验;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经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经验等等。这对于我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至整个反腐倡廉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四、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就要融汇中外,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倡导廉政文化的有益做法
文化建设主要是道德建设,是反腐败不可缺少的一环。有学者说:“文化可以使人格深深地改变,所以文化可以令人放弃他的自私自利。”可以列举大量事实支持这个观点。例如,芬兰全国各地法院每年受理的行贿受贿案件不足10起,并且几乎没有大案。透明国际2004年公布的2003年度腐败指数中,芬兰以9.7分的得分连续4年被评为世界上最清廉的政府。芬兰腐败案件少,与其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在北欧严酷自然环境中得以生存的芬兰人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性格:坚忍不拔,知足不贪。在瑞典,腐败行为被认为是天理难容,很少有人会幻想通过受贿来发财致富。如果官员被发现用权力做交易,他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许多国家都注意从文化角度来推进反腐败工作,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不断丰富和调整道德行为规范体系。美国成立有专司廉政文化建设的政府道德署,〈公务员道德法》由最高立法机构的国会通过颁布。随着社会的变迁,一方面,许多行为从道德的领域中进入了强制性的法律范围,成为法律规范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些从前被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转入道德领域,成为道德规范容。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洁教育。新加坡政府非常推崇儒家文化,教导全民要中庸、团结、安分守己、克己奉公、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政府每年都要组织“礼貌月”活动,各领域、各行业、所有公民,都要学习遵守礼貌用语和文明规则。持久的全民文明教育给新加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影响和促进了廉洁高效的官场风气。
三是注重领导者的示范作用。政府官员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这方面也有很多实例。
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讲继承,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但同时必须讲创新,要与时俱进,不能只靠吃祖宗饭过生活。当前,廉政文化建设有两个主要的发展趋势:一为群众性,普及的趋势;二为系统性,升华的趋势。抓住这两个趋势,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就能推动廉政文化理论和实践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二是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文化积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着眼于长远,着手于当前,下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功夫。三是重点和多数的关系。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党员领导干部。但同时必须面向大多数、面向全党全社会,只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不断拓宽教育的受众面,才能真正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广泛群众基础和良好社会氛围,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系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创新。从全局上说,这是加大源头治理的重要举措;从实践上说,这是反腐倡廉基础工作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说,这是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
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着重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就要抓住根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廉政文化理论《共产党宣言》有一段著名的话:“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进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将是一场长期艰巨的斗争。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对廉价政府作了系统论述。恩格斯于1 891年在为该书写的导言中,专门论述了贪污腐化等问题及对官吏的监督。马克思、恩格斯还针对第二国际各国党内存在腐败分子的现实,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坚决同党内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列宁把腐败称为国家机构中的“脓疮”,是“一大敌人”,并告诫全党,如果不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那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的基础还没有建成以前灭亡”。列宁关于党必须建立极严格的纪律的思想;关于执政党要注意提高党员质量的思想;关于党应当积极从事政治教育,战胜本身的弱点和缺陷的思想;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等等,今天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毛泽东始终对防止党的队伍和党的干部腐化变质保持高度警惕,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1929年,他在《古田会议决议》中首先提出了思想上建党的思想。1944年,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把它当作整风教材推荐给全党同志学习。1945年,他在回答黄炎培共产党怎样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时,提出我们已经找到了民主新路,只要人人起来负责,就不会人亡政息。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高度重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领导全党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财富,既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二、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就要贯通古今,深入挖掘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廉政文化精华
毛泽东在1938年就讲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现在,距离毛主席讲话已经70年,这个任务仍然不能说已经完成。
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政文化的精华,应当成为这种总结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间蕴藏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内容。从上古时代,虞舜告诫官员“直而清、简而廉”,到孙中山提出“天下为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廉政文化思想,是我们今天建设廉政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要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
(一)在理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认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政者正也”,为官从政要正;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有了法律,还需要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来执行法律;主张德主刑辅、先教后刑,把教化放在前面,等等。这些价值理念的有益成分,可以古为今用。
(二)在史鉴方面。歌颂清官,鞭挞贪官,是中华文化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一些清官,比如:晏婴、诸葛亮、海瑞、范仲淹、包拯、于成龙、林则徐等,他们克己奉公、崇尚节俭、忧国忧民,出于污泥而不染,很值得学习。
(三)在典章制度方面。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制定过一些规范政治行为、约束官吏的律令、制度,其中有一些民主性的精华。
(四)在文艺作品方面。两千多年来,先秦散文、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有不少抑恶扬善的内容。
对于中华文化中的廉政文化遗产,应当加以系统的整理。
三、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就要立足现实,深入总结我们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清正廉明的先河。我们党走过87年的辉煌历程,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有理想、守纪律和保持清正廉洁,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到大庆精神、好八连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伟大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使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造就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涌现了灿若群星般的英雄模范人物。
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是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根本目的是通过文化的积累、渗透、感染、塑造等作用,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国共产党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本、以为人民服务为本的党。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用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党全民族。对党的历史经验要不断进行总结。
要特别注意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比如:关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分子的经验;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经验;关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经验;关于加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建设的经验;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经验;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经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经验等等。这对于我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至整个反腐倡廉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四、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就要融汇中外,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倡导廉政文化的有益做法
文化建设主要是道德建设,是反腐败不可缺少的一环。有学者说:“文化可以使人格深深地改变,所以文化可以令人放弃他的自私自利。”可以列举大量事实支持这个观点。例如,芬兰全国各地法院每年受理的行贿受贿案件不足10起,并且几乎没有大案。透明国际2004年公布的2003年度腐败指数中,芬兰以9.7分的得分连续4年被评为世界上最清廉的政府。芬兰腐败案件少,与其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在北欧严酷自然环境中得以生存的芬兰人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性格:坚忍不拔,知足不贪。在瑞典,腐败行为被认为是天理难容,很少有人会幻想通过受贿来发财致富。如果官员被发现用权力做交易,他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许多国家都注意从文化角度来推进反腐败工作,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不断丰富和调整道德行为规范体系。美国成立有专司廉政文化建设的政府道德署,〈公务员道德法》由最高立法机构的国会通过颁布。随着社会的变迁,一方面,许多行为从道德的领域中进入了强制性的法律范围,成为法律规范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些从前被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转入道德领域,成为道德规范容。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洁教育。新加坡政府非常推崇儒家文化,教导全民要中庸、团结、安分守己、克己奉公、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政府每年都要组织“礼貌月”活动,各领域、各行业、所有公民,都要学习遵守礼貌用语和文明规则。持久的全民文明教育给新加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影响和促进了廉洁高效的官场风气。
三是注重领导者的示范作用。政府官员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这方面也有很多实例。
从战略上思考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讲继承,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但同时必须讲创新,要与时俱进,不能只靠吃祖宗饭过生活。当前,廉政文化建设有两个主要的发展趋势:一为群众性,普及的趋势;二为系统性,升华的趋势。抓住这两个趋势,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就能推动廉政文化理论和实践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二是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文化积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着眼于长远,着手于当前,下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功夫。三是重点和多数的关系。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党员领导干部。但同时必须面向大多数、面向全党全社会,只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不断拓宽教育的受众面,才能真正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广泛群众基础和良好社会氛围,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系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