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廉政准则》要把握好“四个环节”

编辑:邹太平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2 来源:益阳市资阳区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央制定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由于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新观念、新思想、新风尚、新知识大量涌现的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廉洁从政,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正确对待权力
  党员干部地位的变化,对其本人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应对权力的本质有清醒的认为,防止公权私用,导致权力异化,引发灾害性后果。因此,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应始终明白以下几个道理。
  1、权力是谁给的?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各级领导干部不过是受人民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但是,有的人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我们党在执政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党员干部很容易产生模糊思想,在权力从何而来,为谁掌权、为谁服务、如何用权问题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现在有的人认为,权力不是党和人民给的,而是凭自己的“本事”获得的,凭关系取得的,是某领导人恩赐的等等。它从根本上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私有商品和交换的筹码,进行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钱交易。近年来,全国查处的省部级高官,他们无一不在“银弹”、“肉弹”的攻击下堕落为人民的罪人。这说明,权力一旦背离了人民群众这一主体,就必然走向腐败。每个领导干部一定要引以为戒,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牢记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观点。
  2、应当为谁掌权、为谁服务?既然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那么,它就只能无条件地服从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只能为人民服务,而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以权谋私。从本质上看,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重性。既可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也可能成为谋取私利的手段;既可以促使人奋发努力,也可能诱使人腐化堕落。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不是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自己谋利,为配偶子女服务,为亲朋好友服务,严重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政风廉洁,从来都是赢得民心,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一环。”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清醒地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在为谁掌权的问题上,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如何用权的问题上,要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责任感,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善始善终。
   3、权力是否等于权威?现在,少数同志有一种错觉,认为手中有了权力,自然就有了权威。特别是当他感到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帮,甚至一呼百应的时候,更加忘乎所以,久而久之,就摆出一副官架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这是极其错误的。其实,权力并不等于权威。权威应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权力本身所产生的威力;二是权力拥有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有权力并不一定有权威,没有权力的也不一定没有权威。权威更不是与权力大小或掌权者的官架子大小成正比的。领导权威大小取决于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认可度、接受度。如果群众不认可,不接受,即使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不可能有权威,相反,还会被群众所抛弃。400多年前,河北无极区区令郭允礼立了一块“公廉石碑”,碑文道:“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只要领导干部一心为民,办事公道,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在人民群众中就有权威。
  二、要严格自律
  自律,就是要自己管住自己,自己战胜自己。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要“慎初”,谨防“第一次”。有人说,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关,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成为千古罪人,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第一次”,结果私欲越来越强,胆子越来越大,行为越来越放纵。因此,领导干部警惕了“第一次”,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就不会突破,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找不到可乘之机;守住了“第一次”,就能在廉洁与腐败的较量中赢得胜利。
   2、要“慎微”,谨防积小恶成大恶。有些同志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为单位、社会、国家作出这么大的贡献,多抽几条免费烟、多喝几瓶公家酒、多进几次歌舞厅,逢年过节收受一点数额并不大的红包,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这种认识极其有害,一些腐败分子正是在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驱使下,渐渐放松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最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结果是“小节”不保,大节难守。宋代某县令在审判偷窃一文钱的金库保管小吏时说:“一日一文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大家一定要在“慎微”上下功夫,注意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去小恶以保真,积小善以成大德”。领导干部既要注意工作上的小节,也要注意生活中的小节;既要注意在单位上的小节,也要注意家庭中的小节;既要注意“八小时以内”的小节,也要注意“八小时以外”的小节。
  3、要“慎欲”,谨防放纵欲望。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凡人都有七情六欲,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人的欲望具有两面性,正常的欲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放纵的欲望则可能毁灭人,毁灭社会。有的干部之所以在权钱色等的诱惑下落马,究其根源,就是在欲望面前把握不住自己,为欲所困、为欲所害。所以说,贪欲是一切腐败之源,追求私欲的满足是腐败行为的原动力。现在一些同志喜欢拿自己的低收入同少数人的高收入比,跟少数“暴富者”比,认为自己论文化比他们高,论贡献比他们多,论能力比他们强,论权力比他们大,为什么他们能发大财而我不能?为什么我的生活不如他们?一旦如此攀比,思想防线就会变得非常脆弱,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追求暴利阶层的生活,就会去贪污受贿,最终会招致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储水万担,饮仅一瓢;广厦千间,夜眠八尺;珍馐百味,无非一餐。”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知足常乐,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和淡泊的心境。
  4、要“慎友”,谨防被不怀好意的“朋友”拉下水。朋友之间正常的感情,同志之间的友爱应该提倡,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一种品格。但这种感情绝不能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那种只讲感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只讲义气不讲正气,只讲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不讲人民利益的行为,本身就是不正之风,影响很坏,危害甚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结交朋友上不能不慎之又慎。因为有些所谓的“朋友”就是瞄着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而来,“送出一只鸡,牵回一头牛”,就是这些人的交换法则。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近君子,远小人,多交道德纯洁的人、情操高尚的人、能帮助自己进步和提高的人。
  5、要“慎终”,谨防晚节不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的是没有人不肯善始,但持之以恒,做到善终的就很不容易。有的同志在领导岗位上工作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一直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但随着退休年龄的临近,个别同志的心理开始出现了失衡,认为辛苦了一辈子,再不捞就没有机会了,因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玩起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戏,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弥补自己所谓的“损失”,其结果是伸手被捉,刚下了小车,又上了警车;刚离开办公室,又住进了班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59现象”。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放下资深的包袱、功高的包袱、位尊的包袱,慎始慎终,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要自觉接受监督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领导干部一要怕党,二要怕群众。这种“怕”,是指对组织和群众要有敬畏之心,时时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监督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正确对待监督,自觉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防止出现错误和腐败。
   1、要大力破除封建特权思想,自觉接受监督。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等级制度,产生了民对官、下对上、臣对君绝对服从观念,掌权者养成了特权思想。现在,一些同志不愿接受监督,正是受到封建特权思想流毒的影响。有些同志口头上说监督重要,欢迎监督,欢迎批评,实际上他对下级、对别人监督可以,自己则不愿被别人监督,并有意无意地抵制和逃避监督。其实,一个人如果没有监督,就容易忘乎所以,容易犯错误;监督,正是防止一个人犯错误的重要条件。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容易忘乎所以,越容易犯错误,因而越需要监督。
   2、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意见,主动接受监督。群众的信访举报和批评意见是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领导干部的问题,群众有权按照正当的程序向上级反映,提出批评意见。当然,一个坚持原则、敢于负责的领导,很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也难免有人向上级告状。领导干部要胸怀宽广,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借检举、控告之名,行诬告、陷害之实的行为,不仅要严肃查处,追究诬告者的责任,还要旗帜鲜明地为被诬告者正名,保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作为领导,不能因为信访举报和群众的批评意见中有不实之词,就拒绝接受批评和监督,相反,应当疏通群众批评和监督的渠道,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3、要克服好人主义,积极参与监督。当前,党员干部中既有接受不接受监督的问题,又有敢于不敢于监督的问题。有的同志对参与监督顾虑重重,或者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或者怕监督不准招来麻烦不好监督,或者怕得罪人不愿监督,造成一些地方和单位好人主义盛行。每个党员干部既是监督者,同时也被监督者。作为被监督者,应该自觉接受监督;作为监督者,对其他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有权利、有义务进行监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去掉私心杂念,才能一身正气,做好监督工作。
  四、要保持勤政为民的作风
  领导干部都是资阳人民的公仆,要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牢记 “两个务必”,努力实践立党为公,勤政为民。
   1、要重民意,察民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古人也懂得“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政之所兴在于顺民心,政之所废在于逆民心”的道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群众情绪视为“第一信号”,把群众要求当作“第一追求”,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具体的行为导向。要注意访民情,察民意,大力推广“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多做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
  2、要干实事,做实功。“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加快发展体现在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上,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搞假的、空的、虚的,只能贻误资阳的发展机遇。一要切实解决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优良作风,开拓创新,不畏艰难,努力破解企业改制、工业建设、城市发展、群众增收等方面的难题。二要有效使用财力。资阳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资金和财力都是有限的,一定要集中使用,节约使用。三要切实改进作风。要切实沉到实际工作中去,钻到具体问题中去,切实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
   3、要多谋事、少谋人。多谋事才能加快资阳的发展,少谋人才能保护干事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资阳这样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更要一心一意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党的领导干部既然掌管着权力,就要勤政为民,这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但勤政为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中共益阳市资阳区委书记  周振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