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县倾力打造“一馆一廊一会”廉政教育核心区

今年以来,通道依托县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纪念馆”、“百里侗文化长廊”、“湘桂黔三省区民族歌会”,倾力打造“一馆一廊一会”廉政文化教育核心区,充分发挥了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纪念馆位于通道县县溪镇境内。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时,在恭城书院召开了临时紧急的“通道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力主放弃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军防守薄弱的贵州前进。他的主张得到周恩来、朱德等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通道转兵”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启发了红军将士的军事智慧,为黎平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通道纪委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创建、高质量运行”的要求,整合本土红色资源,以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旧址──恭城书院为中心,创建了县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该基地于2010年10月被评为“怀化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2年6月被评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恭城书院共有5个展厅,配套安装了DVD播放机,收集整理红军遗物、红军故事,拍摄电影《通道转兵》,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融入解说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展教育,充分发挥了“红色文化”无与伦比的“红色魅力”,使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廉政熏陶。省委书记周强、省委副书记梅克保以及省纪委常委唐东平、周常明、王前良等领导先后到基地视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基地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接纳省内外游客3万余人次。
“百里侗文化长廊”包括“两镇三乡”,即双江镇、陇城镇、黄土乡、坪坦乡、坪阳乡,保存着524处不可移动文物,集中展现了侗族的传统文化。2007年,通道在坪坦乡高上村、黄土乡侗文化村建立了两个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2008年以坪坦乡、陇城镇为中心建立了一批县级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2009年,坪坦乡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和陇城镇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均被评为“怀化市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百里侗文化长廊”是纯侗族聚居区,侗族文化底蕴深厚,祭萨、为耶、讲款等民俗活动十分频繁,是开展廉政教育的绝好载体。“两镇三乡”有民间文艺队66支,群众演员600余人,民间艺人10余人。通道纪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歌、舞、戏浓郁活跃的特点和“逢节必唱必演”的传统习俗,组织民间艺人创作廉政侗歌和侗戏节目,将廉政文化融入群众乐意接受的民俗活动之中,做到了廉政文化与侗族文化的有机结合,不断把“廉政侗歌大家唱”、“廉政侗舞大家跳”、“廉政侗戏大家演”活动推向深入,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在自娱自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如,陇城镇创作的小品《家有喜事》,黄土乡创作的小品《投标》,坪坦乡创作的三句半《反腐倡廉就是好》、侗歌《伟板哆嘎胜就嘛》等节目,深受群众喜爱,在农村久唱久演不衰。
“湘桂黔三省区民族歌会”在通道境内每年举办两届。每年4月17日,在牙屯堡镇举办“大戊梁”民族歌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独坡乡举办“六月六”民族歌会。歌会期间,湘、桂、黔三省区成千上万的群众以及各地媒体记者会聚一堂,同歌同乐,是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绝佳场所。通道纪委引导县内文艺创作人员精心创作廉政文艺节目,并挑选演员素质好、演出经验丰富的民间文艺队进行排练,在歌会期间上台表演,将党的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和成果及时传达给党员干部群众。今年,两届歌会期间,共表演廉政文艺节目10个,2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受到了直观生动的廉政教育。
“一馆一廊一会”是通道廉政教育的主要平台、载体和核心区,其共同特点是社会群众参与面广、对外辐射力强、影响深刻、效果明显、很有代表性。今年以来,廉政教育核心区共开展廉政教育活动600余场次,接纳廉政教育5万余人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