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长沙县“源头堵漏”预防信访问题产生

编辑:高蓝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1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年来,长沙县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方法、强化措施,扎实做好初信初访处理工作,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产生。2004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业务内无进京上访、无非正常到省市上访现象,信访总量由2004年的397件减少到2011年的128件,重复信访由2004年的39件下降到2011年的10件。
一、抓基层制度建设,预防信访问题产生。通过对村级案件中出现的“点”的查办,达到对全县“面”的工作规范。2009年3月,北山镇明月村有群众举报该村村组干部侵吞、克扣粮食直补金问题。据调查证实,明月村从2005年至2008年以村干部及其家属的名义虚报直补金17672.71元,该村信安塘组等6个组以组长家属名义设账户克扣粮补金共计26149.33元,用于水利维修、五保户慰问等支出。村组干部个人虽然没有直接侵占粮食直补金,但其做法严重违背中央惠农的有关政策。针对以上问题,县纪委监察局采取相应措施。一是责成北山镇党委对明月村支部书记进行了立案处理,北山镇财政所支部就如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责成财政所负责人写出深刻书面检查;二是县监察局向县财政局发出监察建议书,责成县财政局针对北山镇明月村存在的问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一次全面的督查,完善有关制度,健全相关机制,防止类似情况发生;三是县纪委将处理情况报告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并将情况通报全县各乡镇和村。县政府召开全县落实中央惠农资金专门会议,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涉农补贴信息化发放工作的通知》,对全县45项涉农资金的发放范围、流程、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工作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通过督查,发现存在用直补金抵扣相关费用、虚报补贴用于村组公益事业、违规虚开户头、补贴宣传发放不到位等现象,对838户违规户进行了纠正,对3178户新增户进行了清理规范。此外,县纪委严格查处克扣粮食直补金、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建房违纪等问题,责成有关部门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规范,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产生,信访量明显下降。
二、抓重点领域制度建设,预防信访问题产生。招投标工作是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招投标领域的“阳光”操作,从源头上减少因“暗箱”操作产生的信访问题。几年来,长沙县纪委强力推进招投标阳光操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国有投资监管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县公开招标率均在90%以上,通过招投标节约国有资金近3个亿,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建立科学评标办法。几年的招投标工作的探索中,采用合理低价招标等方法,破除了业主、监委、招标办、评委的特权,较好的控制了国有投资项目的造价。制定严谨招标程序。通过发改部门立项,核准招标方式;由中介代理机构制定工程预算,由财政编制工程招标上限价;根据上限价组织招标、评标;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监督小组、财政跟踪监督小组;针对工程变更会审,从程序上杜绝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延伸村级工程监管。制定了《关于规范村级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规定》,各乡镇成立村级工程监管领导小组,纪委书记、纪检专干均为领导小组成员,重大事项在村民大会上集体决定、阳光操作,从制度上遏制暗箱操作,招投标工作实现六年零上访。严肃查处案件。几年来,围绕招投标制度的执行查办了大堤防渗等四起比较典型的案件,给建设领域带来了强大的震撼。通过监察局、招标办等职能部门对招标重大事项的会审和工程变更增补的会审,杜绝了个人表态上算、虚假招标、规避招标、“低中高结”等现象,规范了政府投资建设市场。
三、抓监督干部权力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产生。近年来,群众关于村级经济活动不公开、不透明,村干部以权谋私的反映一直是信访问题的热点,占信访总量的70%左右。信访问题的发生,往往在体制、制度方面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县纪委对此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对村干部“权力”的限制,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建立村干部“勤廉双述”和“四定一评”等制度,全体村干部每年在村民大会上进行述职述廉,村民代表在大会上进行质询,全体村民现场投票进行勤廉测评,使村干部的工作在全体村民的监督之下。二是规范村干部的行为,建立村干部工作手册,将村组干部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联系方式等印在手册上,发到全体村组干部,使村组干部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么样干,村组干部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也使农民的办事效率得到了提高。三是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对村级工程的立项审批、资金筹措、工程发包、质量监督、财务管理和村账镇管、组账村管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四是开展“廉政党课送下乡”和“廉政文化进农村”等活动,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加强了党风廉政教育,加强了对村干部规范用权的监督。全县农村村级经济活动日趋规范,与之相关的信访件逐年减少。
四、抓干部作风建设,从源头预防信访问题产生。一是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全县上下营造“大信访”的格局。近年来,长沙县每周三安排一名县级领导到信访局接访,县纪委逢“8”日安排一名常委到信访室接访;县委、政府要求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每周安排一名领导接访。2005年以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组织千名县乡机关干部下村走户。县委、政府每月安排一名县级领导到基层下访。县纪委制定了《县纪委常委联片处理信访问题制度》,常委根据情况安排下访并跟踪督办,做到信访室督办与常委督办相结合。2007年至今,全县共调处各类矛盾6000余起,防止群体性上访31起。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进行信访。县纪委先后制定了《初信初访办理的规定》、《署实名举报答复制度》、《吸取群众代表参与调查制度》、《信访处理结果公示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等34项办事公开制度。2007年以来,县纪委联合县人大、县检察院、县信访局、县广电局等单位,以广播电视、重大活动等为载体,采用电视播放、网络公开等形式进行信访法规政策的宣传,共播放电视宣传片70余次,悬挂横幅标语500余条,出动宣传车400余台次,设立宣传栏20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册,接受群众咨询10000多人次,同时,与县检察院、县信访局开展“联合下访巡访,宣传咨询接访”的活动,明确每月的第一周和第三周的星期二,轮流到全县的20个乡镇进行巡访,并提前将巡访的时间、地点、内容、带队领导的姓名在电视上进行公布。(长沙县纪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