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勤政廉政谋发展——记东安县端桥铺镇党委书记周海雄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3-10-21 11:28 来源:三湘风纪网

         在东安县的乡镇里,周海雄是一名年轻的“老书记”。说他年轻是他今年才36岁,说他是“老书记”,是因为他在乡镇任党政主要领导时间已有10多年,资历相当“老”。1998年周海雄参加工作就在该县偏远的南桥镇,2001年调入石期市镇工作,先后任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在石期市镇一干就是12年。今年7月调任端桥铺镇党委书记,在他离任时,镇村干部和城镇居民自发放起鞭炮,表达对他的敬重和不舍。他在石期市镇工作期间,带领党政班子一班人不断谱写了石期市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2004年至2012年连续九年获得全县绩效考核先进单位,2009年至2012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市“平安乡镇”称号,2012年获得全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全市“四深入”活动“先进党委”,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个人先后荣立三等功5次,荣获县委县政府嘉奖6次,荣获单项工作先进个人多次。

        勤政为民办实事

        发展是硬道理,农村发展更是如此。周海雄同志始终坚持基础推动、龙头带动、品牌拉动的工作思路狠抓农业产业建设。2007年,他抢抓国家通村公路建设的政策机遇,大干交通路网建设。跑项目、争资金、调处矛盾,前后组织召开了100多个群众协调会。7月9日,正值酷暑季节,也是修路的关键时刻,但他妻子临产需要他回去照顾。而他正在召开协调会,接到电话后,他只好安排朋友和家人陪同妻子到医院待产。等开完协调会已经是晚上11点多钟了,他才匆匆忙忙赶到医院,此时,孩子已经生下半个小时了。第二天早上,他又匆忙赶回到了石期市镇。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全镇34个村全部完成了通村公路。2011年,他多次到县蔬菜办、移民局、科协等部门跑项目,引技术,选品种,争取资金40多万元,在双车村建立了一个蔬菜基地灌溉用电线路和一个蔬菜装卸码头。通过抓配套设施完善、技术推广、良种普及等措施,将蔬菜基地从600亩增加到2000亩。近年来,争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00万余元,完成了13座小一、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40余口骨干山塘的清淤强坝,9处中小型电排的维修和建设,12000余米渠道防渗,新增灌溉面积5600余亩。大力推广优质稻,带领农技人员下田间,指导农民旱土育秧、抛秧等新技术。全镇新增优质稻种植面积7000余亩,力行禁止耕地抛荒,新增粮食种植面积2000余亩。鼓励、引导农民进行油茶低改和品改,新建油茶低改基地4个,面积4600余亩,新建油茶品改基地2个,面积2100余亩。通过扶植永州鼎兴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湘江大米厂等龙头种养、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该镇养殖、种植业的发展;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扶贫培训,近三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25人,新增劳务输出1100余人。2012年该镇农林牧渔的总产值达到3.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无论是增长率还是绝对额均居全县前茅。

        在石期市镇工作12年,他心中时刻装的是石期市镇和石期市人,足迹遍及各田间地头,凡是有建设、有矛盾、有灾情、有需要他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群众都亲切的叫他“亲民书记”。

        富民强镇促发展

        石期市镇是东安县主要工业园区所在地之一,有较好的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周海雄同志始终坚持工业强镇的工作思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行项目带动战略,推进经济发展。2010年,兴发电熔科技项目建设破土动工,因周边矛盾引发了工业园区群众阻工闹事。针对这个情况,他组织开展了石期市镇“优化经济环境月”活动,联同县直相关部门,带领全镇干部进企业、入农户,顶着烈日一次一次的做群众工作,几次在现场协调会中中暑,最终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全部解决落实,对个别不法分子进行依法打击,优化了园区发展环境。在湘江铁合金厂项目建设中,他更是跑前跑后,陪着项目老板到银行贷款600余万元,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在落实征地拆迁以及外围矛盾的处理上亲力亲为,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就这样,无数的事例赢得了各企业老板的称赞,称他为“靠得住的书记”。通过几年的努力全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2家,规模以下企业46家,容纳劳动力就业2100余人。辖区内税收近2000万元,成为东安县第二大税收镇,为全县财源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周海雄积极协调城建规划部门,指导和帮助该镇启动规划修编,新增城镇面积0.5平方公里,新增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新增城镇长居人口3600余人,使城镇常居人口达8000余人。他亲自挂帅跑部门争资金、拉赞助,共投入资金160余万元,完成了城镇1600多米下水道的修建和改良;完成了城镇主街道的路灯亮化;建成了石兴大道1200余米样板街的绿化和美化;完成了老街区2100米的路面硬化。在管理上,加大过境街道整治力度,成立镇环卫站和镇城管中队,实现城镇保洁和城镇管理日常化。特别是在城镇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困难重重,有少数居民因自身利益、经营习惯等问题,不理解、不接受,甚至设障碍,他就亲自协调处理。经过努力,终于实现城镇大变样、环境大变化。石期市镇居民无不从内心深处感谢和佩服周书记,大家都由衷地称他为“造福书记”。

        廉洁从政创和谐

       身为镇党委班子的一班之长,周海雄同志以身作则,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党委班子紧紧团结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动力,从而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和谐开展。

        他十分重视农村“三资”管理,在全县率先实行了既管账又管钱的“双代管”模式。积极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加强“三资”管理,使村干部违纪违规行为的“易发区”和群众上访问题的“隐患区”得到有效治理,成为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他十分重视群众信访,确定每月5日、15日、25日为镇主要领导接访日,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入户听诉制度”,变坐等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集体、越级信访。易伍元、唐玉书、唐怡松等老上访户在他的细心疏导、真情帮助下,自觉遵循国家法律政策,主动息访。2012年,他亲自接访36起,80余人次,亲自组织和参与息访及重大矛盾调处20余起,被大家公认为“调纠息访高手”。在他的领导下,石期市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09至2012年连续四年获全市“平安乡镇”称号,连续几年实现了赴省进京上访、安全生产、社会综治三个“零指标”管理,成为全市创新社会管理“示范乡镇”。

       他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了“三型”干部评比活动,每次评选出“服务型、创新型、实干型”干部两名,给予每人次300元的物资奖励,创造了个个创优、人人争先、服务群众、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他经常关心干部职工,下班之后与大家一起聊家常。该镇有一名干部因为各种原因不想在镇里工作,周书记知道后特意找到他,进行思想开导。在他的精心帮助下,这位干部重新振作起来,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高涨起来,做出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大家称赞,后来还被选拔进入了党政班子。2011年以来,在周书记的影响下,多名干部因工作表现突出得到组织认可,6名干部得到推荐提拔。大家都真心称他为“贴心书记”。

       他十分重视廉政建设。一方面,严格自律,勤政廉洁。他自觉加强学习,积极参加了省委党校法律专业研究生班在职教育,多次参加市委党校主体班学习,2013年在市委党校中青班学习期间担任班长,并获得了优秀班干部称号。他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从未利用职权之便和个人影响力非法干预或参与项目建设。在规范河道采砂工作中,多名沙场老板找到他,以入干股、送红包礼金、有价证券等方式请他帮忙、照顾,都被他一一拒绝。平时自己的亲朋好友来访,都是自己出钱到小餐馆吃便饭。从不公车私用,私家车一律自己掏钱付油费。他时常以单位为家,带领干部吃住在镇、村,双休日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参加工作15年来,从未休过年休假,多次小孩感冒发高烧,父母生病住院他都不在身边,他欠家人太多太多……2011年4月,他正在大古塘水库除险加固的工地上,家里多次打来电话,说94岁高龄的奶奶病危,要他回去。当他安排好工作后赶回家,最疼爱他的奶奶来不及看他最后一眼就永远离开了……另一方面,严格管理,建立健全了14项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了全体干部职工。如干部职工下乡制、财务审批制、干部凭票就餐制等,既规范了其他干部职工,也有效地约束了自己。近三年来,三公经费每年下降10%,完成消赤减债160万余元。镇、村干部都称他为“勤俭书记”。

      2013年7月,周海雄调任端桥铺镇党委书记,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挑战,他说他依然信心百倍,将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扎根基层,奉献群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