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建立一线处访机制 破解涉农信访难题

桂阳是一个集烟区、库区、山区等一体的农业大县,社情相对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维权意识增强,反映涉农资金落实不到位、村级帐务不透明、征地补偿款发放不公、村组干部为职不廉等涉农信访问题逐年增多,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县纪委监察局坚持把破解这一难题摆上重要位置,着力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大力推行“一线处访”机制,努力把涉农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至9月,全县本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收到各类信访举报387件,业务内信访总量同比减少9.6%,重信重访同比减少22.1%,进京上访为零。我县以“一线工作法”为总揽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信访问题解决的创新做法,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今年上半年在全省民调排名中我县首次进入全省前十排第8位;也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权威报刊都对此作了重点推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力量向一线延伸,把处访平台前移到群众家门口
基层一线往往是问题始发易发多发之地,却又是力量最散最薄弱之处。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好涉农信访问题,首先就必须把信访工作力量延伸到农村基层、前移到事发一线。为此,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加强基层力量,真正把处访平台搬到了群众的家门口。一是着力把网络健全到一线。全县设立了县长热线电话、县作风办举报热线电话、县纪委监察局信访举报中心和效能行风热线,建立了26个乡镇(街道)纪检信访室、群众工作站,以及507个村级信访诉求站、群众工作室,4968个村民小组信访诉求点。各乡镇村、组和县直单位均按照“五有一畅通”(即有机构、有场地、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和信访渠道畅通)的标准构建了以县纪委信访室为主导、乡镇(街道)纪委为主体、村级纪检信访员为基础、组级纪检信访信息员为触角的信访网络体系,真正把纪检信访办公室搬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对群众的这些来信来访来电举报都进行转办、交办、自办、督办,初信初访办结率达98.7%。二是着力把部门整合到一线。由县纪委牵头,整合财政局、农经局、林业局、移民局等涉农信访单位纪检监察人员组成涉农信访案件调查处理工作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专题研究解决涉农信访问题的调查处理方案,对所涉单位的调查任务进行分解,限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报县纪委汇总处理,构建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模式和“信息联通、工作联手、措施联动”的处访机制。如在处理群众反映方元镇方元村主任彭维建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方元村一二组夏蓉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问题案时,考虑该案涉及夏蓉高速公路协调办、征地款发放及账务不公开、县国土部门征地不公正以及土地存在权属纠纷多方面问题,今年县纪委牵头召集夏蓉协调办、县农经管理局、县国土局、县调纠办、方元镇政府等五个单位召开现场办公会。通过整合多部门力量联合处访,目前已查清彭维建所在的上彭组虚报冒领征地款32万元,案件已移交司法继续依法调查,群众多年集访、重访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三是着力把干部下派到一线。努力把干部推到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上去开展调查研究,到矛盾最集中、问题最多的地方破解难题,到最落后最偏远的乡镇村组体察民情。要求县级领导机关干部、乡镇干部每月必须分别到联系点,开展“三进三问三同”主题活动2天、3天、8天以上,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实打实解决群众困难,并记好民情日记,每月由县作风办进行定期考核检查。今年又从县直机关单位选派507名副科实职以上领导干部,下派到行政村兼任第一书记,重点帮助村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工作,每年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进行量化考核,并把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记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使用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工作向一线聚焦,把信访问题处置在农村最基层
问题发生在一线,就要到一线去解决。工作必须向一线聚焦,面对面接触信访群众,实打实解决信访难题。为此,我们把“一线处访”作为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把涉农信访问题处置在最基层,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目的。一是坚持领导包案,带案下访。把领导带头接访处访作为关键,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开门办公制度,各级机关单位都在显眼位置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办公信息挂牌公示,上班时间一律实行挂牌上岗,开门办公,最大限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在此基础上,对于信访积难案件,则实行领导包案,深入到一线去化解。2011年以来,全县共化解信访积案96起,基本做到了新案及时解决,积案逐步化解,全县信访总量明显下降。县纪委监察局既推动全县领导包案制度落实,还自觉争当包案处访、带案下访的表率。经常性组织纪检监察系统干部深入基层解民忧,摸排涉农信访积案,然后按照“统一编号,领导包案,限时化解,逐一销案”的原则,对涉农信访积案实行集中交办,即一个信访积案明确一名包案领导和相关责任联系室,对所包的信访案落实四包责任制,即“包调查、包化解、包稳控、包息访息诉”。二是坚持属地管理,就近处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处理信访问题原则,我们充分利用以县纪委为龙头,乡镇纪委为骨干,行政村纪检员、村小组信访信息员为基点的四级信访网络格局,加大信访交办力度,并进行全程跟踪、全程督办、全程协调、强化督查、督办效果,有力地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如针对正和镇涉农信访举报量较多,县纪委督促正和镇纪委充分发挥纪委的职能作用,把信访问题处理在基层村组,正和镇付家村虎坪组组长李小安侵占征地补偿款案,正和镇纪委接到县纪委交办件后,组织调查组对该案进行调查,查实李小案侵占公款29万余元。之后,因李小安外逃,未处理,群众一直上访不断,通过县纪委跟踪督办后,该案已建议移交县公安局处理,现已息访。三是坚持直查快办,上门查访。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直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及时处理会激化矛盾或引发恶性事件的信访问题,坚持直查快办,迅速回应社会关切,达到息访息诉的目的。今年我县群众对农村危房改造款的审批发放存在违纪问题反映强烈。县纪委以危房改造补偿款的发放和申报等群众最敏感问题为切入点,深入细致地开展摸底和排查,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弱势群体根本利益。如2008年时任清和乡峰源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章茂利用职务之便,在2008年冰灾期间,贪污国家补给灾民李跃进、邓桂花等6户安居工程款5.8万元,2013年6月25日,李章茂被县纪委直接立案调查,并移交司法依法处理。在调查该案中,又发现了清和乡民政员黄文武受贿案。2012年时任清和乡民政员的黄文武,利用职务之便,借给农户申报危房改造款之际,收受危房改造户的贿赂4.5万元,黄文武被立案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责任向一线传导,把管理考核督促到实施关键处
基层一线是工作的主战场,也是落实的关键处。力量要下移到一线,就要把责任传导到一线;工作要落实到一线,考核就要跟踪到一线。为使“一线处访”落到实处、成为常态,我我们切实建立了一线考核机制。一是以一线为重心,切实强化责任分解。每年年初,县纪委与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纳入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作风建设考核内容,并作为纪检干部发放工作津贴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县纪委定期对各单位落实信访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年度内信访举报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去年全县有2个单位因信访举报工作被“一票否决”。对6名从事信访举报工作同志给予了提拔重用。二是以一线为关键,切实强化跟踪督办。加大交办信访件的办理力度,完善“交办、督办、督查”三位一体的信访案件的督办机制。对交办的涉农信访件进行全程跟踪,全程督办;在督查督办过程中做到“四个不放过”即“问题未查清不放过,定性不准不放过,调查材料不齐全不放过,处理落实不到位不放过”我们对交办信访案件,采取查报结果,电话督办,发函督办,跟踪督办的办法,每月、每季度将督查结果在全县通报,有力地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三是以一线为标准,切实强化问责查处。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规定一般性信访问题,由纪检监察组织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重大信访问题由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做到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解决。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不去调查处置,敷衍塞责,遇到问题推诿扯皮,造成群众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要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有关领导的责任。今年以来全县共对50名党员干部实行信访责任追究,其中副科以上干部14人。(作者系桂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赵振)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