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店门镇:走“真”、“勤”、“实”信访之路

畅通信访渠道、注重情感沟通、不断增进互信,是做好群众信访工作的“三大法宝”。在衡山县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基层信访举报规范建设年活动中,店门镇纪委以试点为契机,走“真”、“勤”、“实”纪检监察信访之路,给基层干部戴上了“紧箍咒”,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任,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畅通渠道体现一个“真”字。多年来,店门镇是衡山县典型的信访“大户”,进京赴省上访年年有。为此,镇党委、政府以创新纪检监察信访渠道为突破口,在“真”字上下功夫。一是健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接待、举报件管理、案件查办等十项制度,规范信访办理行为,杜绝“石沉大海”式信访事件发生。二是在全镇所有基层组织设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箱,公布镇纪委领导班子成员手机号码,完善实名信访举报登记、保密、限期回复等制度,方便群众信访举报。三是开通网络电子信访举报邮箱,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全镇老百姓公开。
注重情感沟通突出一个“勤”字。信访渠道有了,群众有了说话的去处,但如何让老百姓感到心里踏实却是问题的关键。为此,镇纪委一帮人在加强自身法规、政策、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四“勤”。一是“耳”勤多听。让老百姓把想说的话说完、说明了、说详尽,让来访者感受到温暖与亲切。二是“嘴”勤多说。把法律、法规、政策讲清楚、讲明了,就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党委、政府该怎么做?事后如何办?给出明确的态度,让老百姓感到胸中有数。三是“脚”勤多走。对老百姓所反映的问题多调查走访,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反响,广泛收集情况,充分掌握群众所反映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兑现对群众的承诺。四是“手”勤网上多交流。
不断增进互信把握一个“实”字。讲的好不如做得好,做的好不如做的“实”。无论是来访还是信件、邮件受理,既要说实话,又要办实事,不敷衍老百姓,更要出实招,鼓励老百姓敢于跟党委、政府说话、说真话。如有网民反映有村民存在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镇党委、政府立即引起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成立镇国土清查组,对全镇违法占地行为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彻底清查,并分情况采取上报国土部门依法处理、制止纠正违法行为、还原耕地等措施,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政府对群众意见的高度重视。还有网民反映村干部涉嫌贪污村集体征地款,镇纪委不懈怠不拖延,及时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报告,组成村务账目清查组,对该村集体账目展开清算,并将清算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开,消除了群众心中的疑虑,还村组干部清白。尽管举报情况有误,但仍迅速通过网络告知并欢迎该村民对基层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衡山县纪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