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县烽火乡:亲情催开廉洁花

尽管时至深秋,天气渐渐转冷,但进入临澧县烽火乡境内,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片融融暖意。“与清风相伴,和廉洁同行”,“廉洁花开别样红,清风正气留心中”。这是通往该乡公路旁随处可见的廉政宣传标语,无论行走在村部广场、还是田间地头,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廉政气息,感受到廉洁文化的魅力。今年来,临澧县烽火乡按照建设临澧工作要求,把开展“育廉、助廉”作为重点,在全乡开展“文化育廉、亲情助廉”活动,通过廉洁文化引领,把亲情促廉融入家庭,让廉洁之花开遍山村。
烽火乡是一个山乡,共有21个村,245个村民小组,6187个农户,人口21592人,耕地面积32910亩,现有党员927人。和其他乡镇比较,该乡有一个显著特点,用群众的话说,就是“人脉”资源好,在外“当官”的多。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以来先后在外担任领导职务的有79人,其中省部级3人,地厅级6人,县处级20人,副科级以上50人。多年来,这些工作在外的家乡领导为这个资源欠缺、经济不发达的山乡经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却没有发生一起领导干部违纪受处罚的情况,干部亲属遵纪守法。用乡党委书记刘黎的话说,除了领导干部带头自律以外,在家的亲人家属“育廉、助廉”功不可没,是家乡父老对平安生活的期盼促使他们廉洁从政,是一片大爱亲情浇灌着廉洁幸福之花。其具体做法是:
一是教育引导。注重教育引导,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如利用乡村党员干部上党课、“七一”集会、“党员联系群众日”、“干部作风进农家”以及“乡村夜话”等活动形式,开展党员艰苦朴素、廉洁守法及群众路线教育。通过召开家属座谈会、组织干部及家属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不断强化廉政教育效果。为在外工作的领导干部亲属建立台账,利用廉政短信平台定期发送廉政短信,倡议干部家属从自身做起,从关心、爱护亲人的角度出发,常吹“枕边风”,以实际行动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同时,关心干部家属的生产生活,努力发展乡村经济,为在外工作的领导干部家属联系工作岗位,为他们安心生活提供便利条件,使他们增强信心,甘愿充当“稳定器”,做好“贤内助”。
二是亲情感化。对领导干部家属,动员他们用亲情感化家人,既要自身经得住诱惑,又要教育子女倡廉守廉,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过得惯平凡,不贪不腐,“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如该乡将军村一村民有一个在省直重要部门工作的子女,一王姓建筑商给他5000元“红包”,要求他出面帮忙承览东常高速烽火乡境内的一段路基工程,这位村民当即拒绝,并把这一情况打电话告诉在省城工作的儿子。用乡情“助廉”、用亲情“劝廉”、用纪律“育廉”,已经在乡村形成了一种风气和时尚,正是他们用亲情感化在外亲属遵纪守法,珍惜工作,正确运用权力,回报家乡父老,才使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套上了一道“紧箍咒”,筑起一面“防火墙”,树立起了“一人清廉、全家平安”的家庭幸福观。
三是典型引领。通过宣传和典型引路,使“育廉、尊廉”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该乡在每个村居利用廉洁文化宣传长廊、廉政警示漫画、“廉洁书屋”等形式,在全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育廉”氛围。如该乡白龙井村支部书记杨翠柏,将干部作风“双十禁令”编成“三句半”,在群众中广泛传唱,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加大对廉政典型的宣传力度,让廉洁从政的典型得到家乡父老的真情认可,让清廉领导在乡亲中备受尊崇,如有一位从烽火乡龙泉村走出的省部级领导,为官期间口碑好,非常关心家乡群众的生活,不为亲属谋福利,家乡群众没有忘记他,逢年过节村支部书记都会带着家乡亲人送去祝福,清明节期间总是有一些群众自发组织扫墓祭拜。家乡群众的“崇廉”,使身在外地工作的干部备感欣慰。
四是制度约束。在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完善教育制度,运用有效方式加强监督的自觉性,如,每年春节之后,乡党委、乡纪检组织都要发送一份《致全乡领导干部家属的一封信》,领导干部家属签订《助廉承诺》和《守廉责任书》,要求干部家属自觉遵守廉洁规定,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倡导廉政新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制度,同时,还制定公布《乡规民约》,运用道德的约束力,要求群众自觉遵守。通过制度和道德的双重约束来规范群众的言行,打造纯朴敦厚的民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临澧县纪委 章剑波)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