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廉政清风润瓷城

近年来,醴陵市把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来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使廉政文化成为教育党员干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挖掘本土文化 培育廉政文化理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廉政文化是通过弘扬理念、潜移默化、提升修养,让人的灵魂更加纯洁和高尚。为此,醴陵市提出了“以廉为荣,以廉化人”的理念,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将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本土陶瓷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廉政文化建设的外延与多元化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把廉政理念融入醴陵陶瓷文化建设中,渗透到经济建设中。
打造特色的本土廉政文化理念。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挖掘本土文化,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德,创建了李立三故居、左权纪念碑、烈士陵园、耿传公祠等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让其勤廉品德感染人、激励人。打造了“廉政教育一日行”品牌,组织党员干部敲响暮鼓晨钟。结合本地陶瓷产业文化,制作系列“学廉瓷”、“警廉瓷”、“颂廉瓷”的案头文具并刻上廉句廉字,时刻提醒、教育,让廉政意识入脑入心。开展“廉政文化沙龙”、“翰墨颂清风书画笔会”,举办廉政艺术作品征集大赛,廉政公益广告大赛,通过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弘扬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普遍开花结果,组织全市百家单位创建千米廉政文化长廊,各单位积极踊跃参加创建,副科以上干部结合廉政文化创建进机关并公开廉政承诺。
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警示教育。以“五个一”为载体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即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观看一次反腐倡廉的录像片,组织一次案例剖析会,参观一次法纪教育基地,召开一次以勤政思廉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近年来,全市个单位各部门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1300次,播放反腐倡廉影片2000多场,召开以案说法等警示教育大会80次,受教育人数万余人次。
强化对“勤政廉政”观念的教育。将勤政廉政观念和各种专项教育相结合,把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作为转变作风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与百姓连心,为百姓解困”、“结贫思廉”、“结对帮扶”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思“勤政”于“走访”之中,寓“思廉”于“结贫”之中。通过活动,使党员干部在献爱心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勤政廉政。
开展廉政活动 拓展廉政文化平台
廉政文化是大众文化,只有深深扎根于工作实践和干部群众之中,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力量源泉。去年以来,醴陵市以开展廉政活动为牵引,机关搭台,基层唱戏,将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融入到廉政文化建设的大课堂。以“讲”促廉。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坚持带头讲廉政党课,去年共上廉政党课150多堂。举行“好书大家读、体会大家讲、心得大家说”的读书活动,开展主题征文活动,进一步活跃了廉政文化氛围。以“德”养廉。通过学习廉政书籍,倡导科学健康的“8小时以外生活”,参加法规条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思想道德修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于丹:论语心得》等传统国学礼仪课程,积极倡导以“尊礼、重情、讲仁、守节”为内容的行为文化。以“学”保廉。开展了《党纪条规教育年》活动,利用本地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大力开展宣传,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并进行考试,使党员干部的一切行为都在“有形的制度之渠”下进行,相互监督,确保干部廉洁自守。以“防”固廉。在全省县级率先系统地开展廉政风险防范,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探索。深入查找个人以及所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查找风险点,消除风险源,监控风险环节,全市各单位各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了清理,共查找廉政风险点2000余个,健全和建立规章制度400余项,编写了廉政风险防范手册。
突出阵地建设 形成廉政文化合力
阵地建设,是增强廉政文化感染力和渗透力的主要硬件载体。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该市先后投资百万元创建了市 “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中心”,建成五展厅一条廉政文化长廊,面积达2000㎡,集教育参观于一体的廉政教育平台,自开馆以来,接待市内外前来接受教育的单位1千余批次。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机关廉政文化感染每一名党员干部,组织全市百家单位创建千米廉政文化长廊,特别是市国税局廉政文化墙、市交警大队廉政文化沙龙进机关的做法得到省、市纪委高度肯定,也在全市起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有效发挥了阵地建设对廉政文化的导向、激励、约束、辐射的作用。
“廉风细无声,润沁终成果”。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廉政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谱写廉政文化建设的新篇章。(醴陵市纪委 彭晓明)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