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手记】巡察要用“显微镜”

今年4月,我通过招考调入东安县委巡察办开展巡察工作。作为一名刚从公安部门转岗的纪检新兵,一次突如其来的“小测试”,让我对巡察工作有了更为清醒和深刻的认识。
“小杨,你仔细看看这份材料,看了之后可有什么心得?”胡主任微笑着将一份材料递给我。根据程序,巡察组需要查阅被巡察单位党委的会议记录,以便全面了解主体责任履行情况。
“记录得很详细啊!有批评有表态,还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被巡察单位民主生活会制度落实还是到位的。”迅速浏览后,我便不假思索说出第一感受。
“是吗?你来看看,‘工作太认真,要劳逸结合,注意多休息……’这样的批评是真刀实枪的批评吗?”此时,胡主任的微笑已经褪去,一脸严肃。
顿时,我的脸红到了耳根子,为刚才的草率应答深感羞愧。定了定神,我又仔细看了一遍,“这个班子成员看似在批评一把手,但实际上是在恭维,这是典型的老好人思想。看似一团和气,实际与民主生活会要求的‘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不相符,说明他们的民主生活会存在走过场的倾向!”
“对,就是要这样看问题。我们巡察组不是到被巡察单位总结经验、评功摆好唱赞歌的,而是要去当包公唱黑脸,挑刺把脉。”胡主任语重心长地说,“打好巡察这场攻坚战,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在‘找’,关键在‘查’。哪怕是一次规定动作的谈话、一份平常的民主测评表、一张普通的报销发票,我们都要认真对待,不能只看表面,要善于思考。只有当好‘显微镜’,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找准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刻,我终于明白了胡主任的良苦用心。他是在告诉我,巡察人员应必备哪些政治素养、巡察工作应需要哪些原则与方法。
如是说,如是做!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为巡察人肩上所扛的使命不断努力着:在蜿蜒山路上,调查核实农村危改拨款申请;在炎炎烈日下,实地查看山区脱贫补助项目;在福利院里,细细询问托养老人衣食住行情况;在组务会上,集思广益积极探讨疑点难点……
民主测评38人次、个别谈话65人次、实地查看危改房项目进展情况10处……连续一个多月,我们秉持撇开假象细挖深究的原则,怀着严谨细致的态度,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深入基层、下沉一线,从一堆堆报告总结、一叠叠报表资料、一次次个别谈话中发现了许多隐性问题。
不放过一个疑点,不留下一个盲区,从拨开层层迷雾前的种种艰辛到守得云开后的月明清朗,我收获的不仅是业务能力的提升,更有对巡察工作新的感悟。只有真巡细察、动真碰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东安县纪委 杨祖维)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