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手记】扶贫一阵子 责任一辈子

8月的一天早晨,我和市纪委小皮前往石门县维新镇看望我的精准扶贫对象覃业财老两口。这是我与老覃结对帮扶以来第四次前往。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维新镇中心医院,顾不得与熟人打招呼,我就直奔二楼病房。见到老覃的老婆胡娘凤后,我一直悬着的一颗心也缓和下来了。
我问:“手术顺利吗?现在感觉怎么样?”
“我现在感觉蛮好的,心情也很舒坦,医院照顾得很好。不是什么大病,还要你大老远赶来看我,真是不好意思。”胡娘凤连声答道。
这时闻讯赶来的卫生院院长插话道:“手术很成功,初步判断就是皮下脂肪瘤。为了不误诊,我们已做了活体切片送往上级医院去化验了,等几天就有结果。因为老人上了年纪,还需要一段时间休息、恢复。”
我问:“住院要多少钱呢?”
院长说:“在我们医院住院的病人,一般住院一个星期最多只需要自己支付400元左右,其余的医药费按新农合政策可以报销。贫困户的政策更优惠,个人负担部分大约就是200元。”
我放心地点了点头。
这个病房一共住了六个病人。我转过身去问旁边的病友,“你是贫困户吗?你住院要交多少钱?”病友回答:“我不是贫困户,进院时交了200元,出院时再结算,一般个人就是交个三四百元。如果是大病,可以转到县里医院去。现在的政策蛮好,我们很满意。”
我对陪同的县纪委同志叮嘱说:“这个事你们注意多检查检查,点点滴滴都要落实到老百姓头上,别出现‘雁过拔毛’的事。”
老覃今年64岁,一家六口人,本人患有白内障和哮踹病,妻子58岁,患有心脏病,老两口需要常年服药治疗,不能劳作。由于生活条件差,一家人蜗居在难遮风雨的老旧平房里。去年,帮他联系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现在一只眼的视力已经基本恢复了,另外一只眼还不够理想。老覃的儿子覃佐国,经人介绍在湖北帮人开大货车,现在一个月能有5000多块钱的收入,媳妇跟随在当地小工厂打工,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同时照顾两个孩子读书。去年腊月,我又筹措了2万多元资金,帮老覃家翻修了房屋天盖,换上了蓝色的水泥瓦,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
离开卫生院时,我拉着老覃的手,反复跟他讲,有什么困难及时给我打电话,我会尽全力帮助他家的。老覃眼含热泪地说:“你对我们家太好了,比我的兄弟姐妹都要好,不知怎么感谢你。”说实话,我对我家的贫困亲友也确实没有这样关心过。
大约40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老覃所在的崔家井村。来不及吃午饭,我就和驻村工作组刘组长和村委傅支书了解有关情况,转交了一万元用于老覃平常治病和生产生活等扶持金请他代管。当得知今年村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资金上还有缺口,我马上联系相关单位和人员,帮助了解政策,落实资金。同时叮嘱在场的同志,对各个渠道下来的资金都要严格做好监管,千万不要让干部“倒”在扶贫的路上。
我自己曾在石门县工作过四年多时间。2014年,我到白云山国有林场金环村扶过贫。为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那年我为村里争取了一个200多亩茶场的项目,现在怎么样了,也是我一直牵挂的。从崔家井返回的路上,我又转道来到金环村。林场场长秦国杰带领我们沿着林场新修的水泥路往山坡上走。
看到新植茶园长势良好,我心里很是高兴,我问几个正在给茶园除草的村民,“搞一天劳动能得多少?”一位头戴草帽的大伯说:“120块。”“这是政府领导给我们的一个金饭碗,做的大好事。”
他们给我算了一笔账:村里如果将茶场租给场里,每年有五六十万元的租金收入。金环村一共460人,平均每人可以得1000多元。平时,村民们还可以在茶场打点零工,除草啊,摘茶叶啊,一年又有几千块钱的收入。我对秦场长说:“扶贫不能给点钱就完事,白云山林场是‘白云银毫’高山有机茶的主产地,技术、市场、品牌都有,一定要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大做好。让农民有个长远的收益。特别是金环村这200亩茶园正处在幼苗期,一定要培育好,争取早受益。投入上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一旁劳动的几位农民听到后自觉地鼓起了掌。
秦场长还告诉我:场里正在利用这里天然条件筹建森林康养中心,积极发展旅游产业,这又是村民就业增收的一条路子。
今天虽然经过了400多公里的劳顿,但躺在床上,回忆那一张张笑脸,又更加重了我的一份牵挂。把贫困村变成美丽幸福乡村,让像老覃一样的贫困户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应当是我们永远的责任。(常德市纪委副书记 谭登平)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