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拂田头

——衡东县大浦镇堰桥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巡礼
堰桥村隶属衡东县大浦镇,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345户,1388人,党员22名,村干部4名。近年来,在市纪委和县纪委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该村积极开展教育倡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大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迅速加快了全村新农村建设步伐。2007年村支部书记汤小奇被评为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佳”杰出新闻人物。2008年,该村被评为全市廉政文明先进村。
创新宣教载体,进行教育倡廉。该村把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积极营造敬廉崇廉的浓厚氛围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一是开展“两聘三学”活动,不断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聘请廉政文化宣讲员、廉政监督员,定期组织党员干部阅读古今廉政故事书籍、学习先进典型事迹、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做到“警鸣钟”常敲,“廉洁风”常吹。二是开展廉政文化“入室上墙进专栏”活动,营造浓厚的敬廉崇廉氛围。挤出资金建立了“一室一栏一墙”廉政文化宣传阵地,即:建立了一个集学习、教育、娱乐为一体的廉政文化活动室,一个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一体的廉政文化宣传栏,一处集廉政宣传漫画、廉政格言警句、有关政策法规为一体的廉政文化宣传墙;同时在农户院落、主要道口制作了一批廉政公益广告。三是编印廉政文化宣传手册,开展廉政文化进农家活动。在县纪委的帮助下,村支部给全村各家各户编印了《堰桥村廉政文化宣传手册》,书中收录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反腐倡廉论述、廉政格言警句、新农村建设规划、村规民约、反腐典型案例等内容,让廉政文化进村入户、妇孺皆知。
建立健全机制,实行制度保廉。在完善原有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的基础上,该村近年来推行了三项新制度,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一是实行勤廉为民承诺制度。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上任后,迅速研究出台了勤廉为民承诺制度,向全村群众公开承诺如何做到廉洁务实、如何为群众排忧解难。对12户困难户,村干部实行结对帮扶,解决他们生产所需、生活所忧;对“五保”老人,在村“五保之家”实行了集中供养。二是实行勤廉述评制度。年底,镇党委、纪委到村召开村支两委勤廉述评大会,会上,村支两委干部都要向全体村民代表述职述廉、汇报勤廉为民承诺兑现情况,接受质询,并由村民代表投票进行勤政廉政测评。到目前止,所有村支两委成员的测评结果都是优秀或合格。三是设立村级纪检监察员。由公道正派、敢抓敢管、威望较高、曾担任过村支两委干部的党员担任村纪检监察员。村纪检监察员在对村级财务、村务活动进行监督的同时,还兼任村调解员、信访接待员,群众感到非常满意。
完善民主管理,强化监督促廉。该村把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一是实行民主决策。重大事项要反复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决策,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近年完成的村级公路硬化、水渠维修、村小学和办公楼建设等都是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实行了招投标,而且全程接受群众监督,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不出问题,又保证了干部不出问题。二是实行民主理财。成立了村民理财监督小组,实行村民理财、村账镇管,所有支出按月由村民理财监督小组公开审核,收支情况按季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行“点题公开”。把村务公开的主动权交给群众,凡是群众关心的、事关群众利益的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支农惠农资金安排、计划生育、财务收支、发展党员、党费收缴、虫情预报等都纳入公开范围,全村11个组都设有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实行按季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
民心顺则事业昌。通过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得到激发,干群关系融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近年来,全村28人考上了大学本科,完成了农电网改造和村级公路硬化,争取湘南开发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维修了5公里长的水渠,筹资60万元新建了760平方米的村小学和村办公楼,村医疗所、老年活动中心、廉政文化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室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为帮助群众发家致富,村支部书记汤小奇自筹资金200多万元依托唐人神集团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成立了“汤小奇牲猪养殖合作社”,带动本村和周边群众2000多人养猪,今年可出栏牲猪3000多头,仅此一项,将为群众增收600多万元,被《中国劳动保障报》、《湖南日报》等媒体作了专门报道和推介。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