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化县委、县政府建立了支出预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非生产性支出严格实行总额控制、每季预警、超标问责、违纪严究。一是建立支出总额控制制度,严控非生产性支出规模。对县直单位以2006-2008年三年非生产性平均支出数扣减一定比例,乡镇以2008年的实际平均支出数扣减一定比例作为控制数下达,实行支出总额控制。各单位将控制指标分解到各支出项目,实行分项控制。对超过季度控制指标的,由财政部门按季度发出预警,告知单位,使其采取控制措施,强化自我约束。对超过全年支出控制数的单位,要说明原因,并视情节对单位党政一把手问责。对非生产性支出严重超标,不按财经制度规定核算和统计,转移、隐匿非生产性支出或私设“小金库”的,依规依纪从严追究单位党政一把手、分管财务领导和经办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二是规范非生产性支出管理,制止奢侈浪费行为。严格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全县购车经费支出在前3年平均支出数基础上降低15%,2009年原则上不新批新购小汽车。行驶里程在30万公里以上、经相关部门鉴定车况较差而确需更新公务用车的,必须以旧换新,并严格按程序办理政府采购审批手续。严格控制各类节会支出、公务接待支出和后勤保障运行成本,严格公费学习考察活动管理,2009年,全县会议费支出要在上年平均支出水平上压减10%,各单位的接待费支出要比上年支出压减20%左右,小车运行费用要在前3年平均支出数基础上降低15%,其他一般性公用费要降低10%,公费学习考察费要在前三年平均支出数基础上压减20%。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非生产性支出控制指标和节支措施落到实处。县财政部门对单位非生产性支出实施全程监督,及时预警,并将有关情况向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报告和传递。县审计部门结合年度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工作,重点对单位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依法依规对有关单位进行相应处理和处罚,并将有关情况向纪检、监察、财政部门报告和传递。县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加强对厉行节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抓好落实。把厉行节约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对于未实现压缩目标的单位,给予相应扣分。各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中要说明厉行节约的执行情况。未实现压缩目标的单位,要向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做出书面说明,并视情问责;对非生产性支出严重超标的单位,县纪委、监察局将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专项审计,认真解剖,对单位党政一把手和相关责任人按照《新化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的规定严肃问责,构成违纪违法的,严肃追究纪律和法律责任。( 王文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