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化雨润百村

——华容向农村派驻党风政风监督员纪实
本报记者 王晴 通讯员 刘立武 蒋洪亮 吴军华 胡兆智
华容县城关镇环城村是县城中的一个城中村,每年因土地出让、征用都有不少收入,该村200多名出嫁女一直要求参与土地收益的分配,这个问题曾困扰了城关镇及环城村几届班子。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界定,这些出嫁女在打官司未果的情况下准备集体上访。党风政风监督员陈美泉4月下旬进驻该村后,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拿出“主意”,组织村民代表民主决策,采取集体投票表决的办法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出嫁女心服口服,她们说,老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打心眼里接受。
今年4月,该县向101个信访矛盾比较突出的村场派出101个“老陈”,很多矛盾被悄悄地化解于无形,老百姓满意,乡村干部也感觉工作比以前轻松,一时间党风政风监督员成为受热捧的对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在阅读了华容县委的专题汇报材料后要求:总结华容县的经验,充分发挥好全省退线未退休干部的作用。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国指出,华容的做法既有利于加强基层工作,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是一举两得的务实之策。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软肋”
今年初,一组数据和材料摆上了华容县纪委书记余泽世的案头,引起了他的深思。近3年来,全县共收到涉农信访183件,每年的信访举报数量、信访涉及的范围,都呈上升和扩大趋势。
“为什么农民负担轻了,收入提高了,矛盾和问题反倒增多了?”带着这样的问题,县纪委一班人下村组,蹲田埂,访农家,问村民,答案很快被找到:农民日益增强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维权意识与基层干部的决策过程、工作态度、服务意识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反差,矛盾和问题多发源于村里决策不民主,理财不民主,村民代表大会和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也就是村干部“行政”不规范。
县纪委进一步分析,村干部“行政”不规范,最根本的原因是监督不到位,具体表现在:纪检监督不力,群众监督缺乏制度保证。长期以来,乡镇一般都只有1至2名纪检干部编制,村(场)基本上没有,对量大面广的村干部队伍的监督往往处于“放羊”状态。群众监督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保证,村干部违纪违规行为只有等到事态发展扩大,引起群众集体越级上访,甚至诱发群体事件后才被发现。而在新的形势下,农民虽然不再有各种交费,但每年中央和省级下达的各种惠农资金数目也不少,监管缺乏极易诱发资金的截留、挪用甚至贪污。
百名退线干部重上一线
综合各种情况分析,村级已成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软肋”,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县委想到了一支可以倚仗的力量。
由于延续机构改革时期乡科级干部52岁退线的政策,目前全县共有退线未退休科级干部268人,他们大多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精力充沛,能想事能干事。但由于退线后没有安排具体工作,这些干部绝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因此,县委、县政府几经研究,决定探索一条发挥退线干部作用的有效途径,即从退线干部之中选派驻村党风政风监督员,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
该县制订了县为主导、乡(镇)为主管、村为主体,人员精干、责任明确、操作规范、保障有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纪委审定、一年一聘的原则,公开选录部分熟悉农村工作、责任心强、政治水平高的副科级以上退线未退休干部下到村级担任党风政风监督员。监督员与原单位工作基本脱钩,并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联合下文任命,由县纪委农村党风廉政室负责业务指导、督查和考核。全县共有210名离线干部踊跃报名,通过严格考核,最后确定了101名,经过培训,现已全部派驻到村。
党风政风监督员驻村后,其工作重点是 "加强三项监督","推进三项工作",即加强对中央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加强对农民减负工作的监督,加强对基层干部履职行为的监督;推进基层民主决策,推进村级制度建设,推进村务政务公开。党风政风监督员监督工作不增加乡、村任何经济负担,由县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驻村监督员,坚持在原待遇不变的前提下,每人每月补助400元,作为生活补助、交通费补贴;工作特别突出的,年终予以专项奖励。
倾心化解群众心头的“结”
东山镇东旭村是党风政风监督员派驻的重点村场,以前群众信访问题特别突出,群众对村干部基本不信任,凡村、支两委作出的决策都予以抵制,村里500亩山林和600亩低湖田的承包租赁问题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久拖难决。党风政风监督员下到该村后,广泛听取意见,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民主决策和村务公开不到位。于是,该村监督员组织开展全面的村务公开,帮助完善相关制度。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然后进行公开招投标,10年难决的事不到10天就解决了,群众非常满意。
梅田湖镇梅田村的村级广播停"响"了8年之久,其间村干部多次倡议群众出资修复,但群众总是抵制。监督员侯瑞琪来了之后,帮助该村完善了民主理财制度,村民自愿将1.5万元交到民主理财小组,不到一个星期,村级广播就重新响了起来。村党支部书记感慨地说:"看来按制度办事比我们原来的工作方式要轻松多了!"
一件件,一桩桩,件件都让老百姓参与了,老百姓气顺了;桩桩都透明了,老百姓就放心了,郁积在心底的"结"也就打开了。插旗镇老上访户吴德说:"要是村里以后办事都这样规范,事事让老百姓明白,事事都听群众意见,我保证不再上访。"
党风政风监督员进村不到两个月,已赢得驻点村群众的普遍满意。派驻的101个村各项惠农资金已全部按要求发放到农户手中,无任何截留、挪用现象发生。党风政风监督员坚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发动群众参与财务清理,查找村场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及时反映情况,提交有关部门处理。目前已向县纪委反映有关问题32个,查实并处理村干部8人。所有驻点村全面实行了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支村两委初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议公告、评议公示、结果公开"六个程序,101个派驻村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事项现已达到123件。党风政风监督员还引导村民对村干部开展评议活动,目前共有21名村干部因不满意票较多受到诫勉谈话,并制订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