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息时代的防火墙

——湖南省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郑亚邦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如何把反腐倡廉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及如何监督政府廉政建设和促进政府效能提高,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湖南省纪检监察机关立足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创新反腐倡廉工作模式,尤其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反腐倡廉工作模式的限制,拓展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反腐倡廉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村务公开的透视镜
村务公开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湖南各地农村积极利用互联网推行村务网上公开,强化监督,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也推动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以“桃花源”而闻名于世的桃源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有870多个村级组织。从去年开始,他们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推行村务网上公开。他们投巨资给全县600多个村配备了电视机、电脑、卫星接收机,拉通了固定电话线及宽带网,给每个村培训了一名微机管理员。县村务网上公开小组在县政府网站统一建立村务公开栏目,给每个乡镇建立政务公开网站,各村(居)设立村务公开网页,只要点击现政府网站即可查阅各村(居)的村务公开情况。各种涉农政策、涉农收费项目,随时一点即可查到;各种惠农补贴落实到户情况、村级日常财务收支、民政优抚对象的评定、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结果等全都在网上公开,甚至各村的临时事务都会在网上及时公布出来。村民还可在网上互动留言,对村务提出要求、投诉和建议。网上村务公开大大提升监督效能,新农村建设资金也充分发挥了效用,更促进了社会和谐。该县今年的村级换届选举中举报量比上届下降了62%,全县村干部留任率高达88.7%。
如今,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势,推动“阳光村务”的做法,已逐步在全省推开。在各级纪委的支持指导下,许多地方的镇政府、村委会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固定电话等多种信息载体,实现对惠农政策、涉农收费、农村财务和农村重大事项等方面的公开。农村群众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本村发展规划、财务收支、干部任用、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等情况。如华容县依托农村远程教育和县乡办公自动化平台,建立政府信息、加密通讯网、社会舆情监控等网络,加强对农民负担、部门工作和干部行为的实时监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农村重大决策、群众关心的问题、各级干部廉洁情况等真正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关注民生,切实让老百姓真正能够“决策自己的事”,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源头工作。湖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正在走出一条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子。
行政监察的新利器
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勤政廉政、高效服务,是行政监察工作的一个重点。电子政务有着传统政务无可比拟的优势。
电子政务使行政审批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今年7月26日,湘潭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正式开通运行,15家市直部门90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监控体系。该系统主要由行政审批平台、电子监察平台和“湘潭阳光在线”网站三部分组成,三部分通过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平台,构成一个虚拟的网上电子政务大厅。由于审批的条件、流程、时效都是公开的,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中的乱作为、超时限的缓作为都会自动预警,发出黄牌、红牌警告,有效地提高了审批效率。截止到9月底,湘潭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监控业务486笔,其中正常办结445件、退回办结6件、作废办结27件、共发出“预警”28次、“黄牌”1次、“红牌”22次,正常办结率达到91.5%,同时发现和处理了其他大量的有疑问情况和不规范现象,完成了传统的人工方式所无法完成的监督任务。
电子监察使责任更加明晰。省国土资源厅从去年起全面实行了网上审批。所有审定的行政公文、行政许可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结果,24小时内全部在网上公开。该单位建立了行政效能网上监控系统,超期电子示警功能将自动提醒办理即将到期的案卷,以红灯警告立即办理超期未办的案卷,电子政务使得责任主体明确化,责任“链接”无缝化。
信息技术使得对一些重点环节的监督更加透明,更加有效。长沙市从7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推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交易,发布挂牌出让公告和挂牌信息、接受和确认申请人竞买资格、报价、竞价、成交等一系列过程均在网上完成。实现了从网上申请到网上成交的全自动全封闭运行,最大程度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实现了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环节的有效监督,维护了公平竞争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网上交易使广大投资者足不出户就可参与竞价交易过程,减少了交易成本,优化了投资环境。该市自去年启动试行网上交易以来,全市共招拍挂出让土地189宗,面积14624亩,成交总价款达264.5亿元,溢价收入达77亿多元。
去年以来,湖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努力,将电子监察手段不断拓展到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环境保护管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财政监管、政府专项资金管理等领域,对全省的行政审批工作以及政府行政工作的运作机制产生积极和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各级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
社会监督的大平台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信息技术为社会监督提供了极好的便利。
网络媒体的独特优势,加上和其他传统媒体的互动,使舆论监督更能发挥出它应有的威力,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从去年以来,全省纪检检察机关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环境、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开展广泛的社会监督,收到了明显效果。省纠风办在“政风行风热线”建设中,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开展社会监督,建立了“声屏报网”并存的立体覆盖机制。郴州市在“郴州新闻网”上设立了《12342效能行风热线》《民情直通网》等栏目,和当地的报纸、电视、电台同步联动,郴州广播电台还开通了手机短信平台,专门接受听众意见,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互联网还成为了行政机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平台。如常德市地税局建成开通了集机关作风评议、述职述廉测评、投诉举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廉政网络监督系统”。纳税人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登陆网站参与对地税机关各职能部门作风建设和地税人员勤廉情况进行投票测评,并对有问题的部门和地税人员通过网上信箱系统进行无记名或实名举报投诉。
信访举报是纪检监察机关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是获得信息和案件线索的主渠道。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使得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步入了一个新时代。
去年5月,株洲市纪委着手网络举报平台建设。他们依托湖南新闻门户网站——红网,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反腐倡廉信息中心”。举报人通过专用的通道进行网上举报,网络信访员进入“信访举报”专页后可以查阅所有举报内容,并与举报人通过网络联系沟通,及时、快捷、高效地对网络信访件进行受理和处理。四个多月来,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已受理网上信访举报187件,在网上直接引导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或转办26件,交办、督办信访问题113件,在网上公开回复调查结果47件,市纪委直接查办案件15件,做到了网上举报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时接收来自社会的监督和举报,迅速及时处理有关的问题,这些做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宣传教育的好阵地
近年来,湖南省纪委积极运用网络载体进行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加强网络宣传阵地的建设。省纪委在“红网”上开辟“反腐倡廉”专页,同时把14个市州的廉政网站和红网全部链接整合,全省大部分政府网站都开辟了党风廉政专栏或专页,他们以这些网站为反腐倡廉的前沿阵地,传达党和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宣传当前面临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和所取得的成效,开展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为了切实利用和巩固网络宣传的阵地,省纪委还加强了网络宣传通讯员队伍的建设。从2005年开始,省纪委建立起一支覆盖全省各级各部门、拥有600多名通讯员的网络宣传队伍,同时利用培训班、笔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和业务研讨。如今,这些通讯员通过各类网站在宣传党的反腐倡廉政策、报道反腐倡廉成果、开展廉政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也是开展廉政教育的好帮手。2006年,为配合党章学习,湖南省直机关工委在网上举办了省直单位学习贯彻党章暨党的知识网上竞赛活动。参与竞赛的厅局级单位达152个,参赛选手达15万多人次。其中381名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2100多名处级干部参加了竞赛,参赛面达到90%以上。
从2003年开始,湖南省纪委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每月定期给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如今,这种形式已成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常规形式,范围已经覆盖到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
《实施纲要》中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随着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在反腐倡廉工作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湖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创新反腐倡廉工作模式过程中成功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并逐步把它推广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多个不同环节,使反腐倡廉建设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