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手记】接谈了一场“乌龙”举报

案管室转来一份中央扫黑督导组的重点督办件,这份实名举报点名道姓,直指某国家工作人员充当“保护伞”。分管领导老雷安排我立马接谈举报人老罗。
“你好,请问你是老罗吗?”随后,我立即拨通了举报人的电话。
“是的,你哪位?”接电话的是一名中年男子。一番交谈后,我和举报人老罗约定于当天下午两点半在水东镇谈话室见面。下午,我跟老雷、纪检监察组老陈、乡镇纪委老李提前到水东镇谈话室等待,而举报人老罗并没有如约而至。我们一直等到下午5点多才见到举报人。了解完一些基本情况后,我问道:“老罗,关于您举报的问题,您有什么证据可以提供给我们吗?”
老罗停了停,摸着后脑勺说:“证据嘛,这个……证据不都在法院的案卷里!你们可以去查一查啊。”听完这个回答,我一脸疑惑地望着老罗。老罗补充说:“其实这不是我举报的,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以我的名义举报,我只是借名字给他用。”
听到这个原因,我十分诧异,举报还能借个名字给人?停了一会,老罗红着脸说道:“其实我本人对举报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我没有签名呢。”
“你不了解情况,怎么还能借名字给别人举报呢?举报信中提及到的‘保护伞’问题,有没有相关的证据可以提供给我们呢?”我追问。
“这个嘛,这个……”老罗支支吾吾地说,“关于保护伞这个问题吧,我只是听说和推测,也没有什么证据。”停了一会儿,他继续说道:“其实是我朋友和对方有纠纷,对方赢了官司,但我朋友觉得他赢官司没理,所以猜测有人收了对方的好处,给他当了保护伞。”
一旁的老雷严肃地说:“你这是涉法涉诉的问题,如果真的有证据,应该到司法部门直接反映。可你只是‘觉得’对方没理,这并不就意味着对方真的没有理,怎么能因为官司判决不利于你们,就随便给司法部门扣‘保护伞’的帽子呢?”
老罗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小声解释道:“我也没想这么多,纯粹是为了帮朋友的忙,真没别的目的。”
“老罗啊!”老雷语重心长地说道,“举报不是儿戏,得讲究实事求是,有问题来举报,我们十分欢迎,可是为了个人恩怨、为了朋友义气,不分青红皂白地随意举报就不对了!”
老罗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今天你们找我谈话,你们的作风我都看在眼里,我相信你们肯定会依法办理这件事的,我也赶紧回去跟我朋友说明情况。”老罗一脸诚恳。
虽然接谈了一场“乌龙”举报,围绕这场举报所费的心血基本白费,但我们的工作却受到了群众的认可,还是十分欣慰。落日的余晖里,两张板凳,一张木桌,一台助力车,成了一道别致而又温暖的风景。(临武县纪委监委 唐俐)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