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扶贫路上】纪检干部的茶业扶贫经

编辑:王城长 发表时间:2019-06-21 08:35 来源:三湘风纪网

  逶迤的群山中惹隐若现一条“白色带子”,汽车在“带子”上蜿蜒前行。到达唐溪村时,符方就被盘山公路绕晕了。2018年1月,刚从乡镇纪委书记调任县纪委工作的他,就被委以重任,担任柘溪镇唐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唐溪村是省级贫困村,也是安化县纪委监委驻村帮扶巩固村。该村总人口256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407人。这里属库区山区地貌,交通很不发达,村里大部分地方为生态公益林,耕地面积极少。特别是自柘溪水库“两网退出”禁止网箱及拦网养鱼以来,村民不能从事水产养殖,地方发展产业困难,生态保护区红线不能碰触,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法已行不通。

  如何使老百姓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这个问题摆在了符方面前。 “你这茶不错。”符方喝了一口村民递过来的茶。“这是我自己做的,山上有废弃的茶山,每年我都要上山采摘一点。”在担任队长的第一个月,他走家串户了解情况。

  杯中的茶叶是从海拔1000余米的唐溪村岐山界采下的芽叶。村民对发展茶叶种植有着优良的传统,早几年因生产销售出现问题茶产业搁浅,山上到处是废弃的茶园。是不是可以在开发茶叶资源上做文章?结合近段时间自己在村里的调研走访,符方心里有了眉目。

  向县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汇报后,符方开始着手准备产业发展事宜,与村支两委召开专题会议,经过考察、调研、协调,最终确定以发展茶产业为安化县纪委监委驻村帮扶的主要产业。

  “自己办茶厂投入资金多、技术还要学、销路也还是零,这些问题怎么解决?之前也不是没人办过厂,但闹了一阵子都没了下文。”工作队向村民介绍茶叶产业发展的利好方向时,有些村民却唱起了反调。村民的不理解没有打消符方工作热情,但加工场地、资金、技术如何解决却成了大难事。

  “实在不行,村干部自己带头干,茶厂建厂资金村干部先垫付,再去积极筹措,技术我们去找师傅、销路我们自己去摸索,总之我们必须要动起来,要给老百姓吃一颗定心丸。”符方带领工作队多次上门做工作,村干部被他那股蛮劲说动了。

  2018年10月1日,安化唐溪岐山界茶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正式揭牌成立,聘请高马二溪茶业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技术指导,生产车间当天即投工生产。合作社把全村109户贫困户组织起来,鼓励发动村民因地制宜种植茶叶,成功申报县级重点产业发展项目,争取产业资金81万元。同时公司为100户直接帮扶的贫困户每人连续五年共提供总价值1600的种苗、肥料等生产资料……2018年10月,“扶贫车间”生产秋茶6.8万斤,制作千两茶280支,在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的宣传发动下,这些千两茶销售一空。

  茶园建起来了,茶叶生产技术引进来了,茶叶稳定的销路又是一个问题。“去年的销售基本是朋友圈和爱心人士支持,要想走长远的发展道路,我们还是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符方心里盘算着,即使将来扶贫工作队撤出,也要为村民留下一条持持续发展茶产业的路,这样才能对得起109户社员的期待与信任。2019年初,工作队积极为合作社申请了商标注册、跟当地著名的茶叶企业签订了成品生产合同。“因为我们的茶叶品质好,价格也不高,主动跟我们订货的客户越来越多,今年生产10万斤鲜叶没有问题。”符方兴奋地向村民发布这一好消息。

  “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一声声甜如山泉的歌声从远处飘来,在唐溪村崇山峻岭之间,到处可见采茶人勤劳的身影。在如符方一样的扶贫工作队员的引导与帮助下,一片片翠绿飘香的茶叶点燃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志气与信心。(安化县纪委监委 贺文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