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姚书记和“穷亲”的那些事

两年前,姚勇波受组织委派,来到桃源县杨溪桥镇煌山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作为一名乡镇纪委书记,还是新手,从驻村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在想“我能干啥?!”
用心用“勤”结“穷亲”
“老廖,你家‘幺儿’来了!”看到姚勇波又来了,邻居朝着老廖喊道。当然,他和老廖没有血缘关系。老廖一家是该村的低保贫困户,自从老廖的儿子因心机梗塞去世后,两位老人带着一个刚满9岁的孙子,平时种点菜自给自足,日子过得清苦。
了解到老廖家的情况后,姚勇波就经常去老廖家转,和他聊天,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生活用品,积极对照扶贫政策,想着能为老廖家争取点扶贫资金。
去的次数多了,老廖就把他当成了自家人,逢人就说姚勇波是他的“幺儿”,又加上姓姚,乡里乡亲叫着叫着也都叫成了“姚儿”“幺儿”。
帮扶监督两不误
“来了啊,吃饭了吗?”老廖翻炒着锅中的菜。
“廖叔,我吃了。”姚勇波往锅里一探,真香,菜豆回锅肉。
“我正和老伴说要感谢你呢,你帮我家孙子申请的教育补助钱到了,我看了存折了。”姚勇波还没开口,老廖就自己说了起来。
“我就是来问这个的。我在镇上就监管这些事,知道得多。读书不愁了,孙儿高兴吧?”
“高兴!他成绩好,想读!现在当了班干部,一直说要像他‘姚儿爸爸’一样有本事呢,你比我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高啊!”刚下锅的菜“呲呲啦啦”也没能盖住老廖的笑声。
“那是他自己懂事!对了,昨天村里向镇上的民政办申报了一批‘社会兜底’的人,你知道这事么?”除了关心老廖,姚勇波也借着询问些村务。
“大前天是去村里参加了个评定会,说是新政策比低保还好。全村人一起举手投票的,我们家和老张家、老李家都评上了,公平啊,党的政策真好啊!”70多岁的老廖铲菜出锅的手激烈地抖了起来。
带头致富摘“穷帽”
“今年村里的猕猴桃挂果密,估计能大丰收吧!”姚勇波望向屋外成片的猕猴桃果园。
“是呀,我们这边的山水养人!去年我听你的,加入了村里的猕猴桃养殖合作社,社里马上就送了很多苗给我,还经常有专家到地里来看。去年村里过‘猕猴桃节’的时候那个热闹啊!我卖了不少猕猴桃呢,那些城里人还硬要给钱到我家里来吃饭,还带走了很多我地里吃不完的菜,赚了不少钱呢!”
自从担任煌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以来,姚勇波与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了全村所有农户,对村里的发展进行调研。经过走访调研,他发现煌山村自然条件好,山上野生的猕猴桃长得又大又甜。于是带领和村民们组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同时,鼓励和引导村里的贫困群众通过 “基地+农户”的模式参与到猕猴桃种植产业中来。
去年,在姚勇波的牵头组织下,煌山村首届“猕猴桃丰收采摘节”召开,四方来客宾朋满座,“养”在深山中的煌山村一时广为人知,猕猴桃销量也扩大了,村民的钱袋全都鼓起来了。
另外,在平时的走访中姚勇波发现,煌山村拥有独特的瀑布景观,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于是今年他又和乡亲们一道倚靠桃源县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的契机,组织筹办了煌山村首次“溯溪寻源”活动,接待了一大批喜欢探险攀岩的爱好者,游客们不仅带来了欢笑,大量生动刺激的视频照片传到微信群里更是打出了煌山村的第二张特色名片。
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老乡的幸福感。姚勇波相信煌山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桃源县纪委监委 吴晚婷 沈毅)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