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业务能手】在蛛丝马迹中寻突破

编辑:王城长 发表时间:2019-09-16 09:24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图为颜韬(右)与同事讨论谈话提纲。凌强华 摄

 

  “谈话一定要紧扣主题,严格按照谈话提纲进行。谈话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被审查对象的表情、语言等细节,随时掌握其心理动向……”

  深夜11点,夜色如水,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颜韬还在向讯问小组的同事传授谈话技巧。

  今年41岁的颜韬看起来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却已经在反腐一线奋战了17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反腐干将,曾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侦查能手”“全市纪检监察办案能手”。2018年1月,颜韬从石鼓区人民检察院转隶到该区纪委监委,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已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6件15人,其中处级干部1人,科级干部10人,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会留下痕迹,违纪违法人员也不例外。查办案件必须依规依纪依法、实事求是。”这是颜韬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工作的心得。

  2018年7月,在办理衡阳市公安局原副局长谢某案件时,因审查对象从警多年,具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颜韬所在专案组的审查工作一度停滞不前。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谢某要么一言不发,要么便极力强调自己是遭到了他人的恶意举报:“我是一名老党员,对党绝对忠诚,肯定是有人为了报复我,这是诬告……”

  为尽快打破僵局,颜韬和专案组的同志们沉下身子,对外调组带回来的资料进行反复分析,精心准备每一次的讯问提纲,共同商讨策略。

  在一次集中讨论会上,颜韬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既然谢某一直将自己较长的党龄和丰富的从警经验视为对抗组织审查的‘筹码’,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因势利导,让它成为案件的突破口?”这一想法得到了专案组成员的一致认同。

  在接下来的一次谈话中,颜韬将一本党章递给谢某,并当着他的面开始逐句诵读。一开始,谢某只是手捧党章轻轻翻看,偶尔抬一下眼皮,依旧沉默不语。

  “刚才你已经重新学习了党章,一条条对照想想,应该能够帮你回忆起一些事。”念完党章后,颜韬又举起了一本刑法,“你再看看这本书。”

  将刑法递到谢某手中后,颜韬注意到对方的神情发生了些微变化,他抓住时机,趁热打铁:“这两本书曾经是你的案头卷、工具书,如今,你再一次拿起它们,好好审视一下自身的行为……”

  尽管谢某依旧一声不吭,但桌下那双颤抖的手却表明此刻他的内心正经历着剧烈的波动。见此情景,颜韬双管齐下,一边讲政策,一边谈亲情,谢某的坚固心防终于被击破,低头痛哭起来,开始慢慢交代问题。

  17年间,颜韬一直冲锋在前,拔最难拔的钉子,做最辛苦的工作,是单位里有名的“救火队员”。

  2018年12月,刚办完上个案子准备休假的颜韬临危受命,被安排参与调查一个迟迟无法取得突破的行贿受贿职务犯罪案件。考虑到此类案件手段隐蔽、知情人员少、取证难度大的特点,他与调查组成员决定从侧面寻求突破,围绕被审查对象欧某在工作期间与他人或其他单位的经济交往进行审讯。

  谈话时,欧某见颜韬不再就他人行贿一事展开追问,长舒了一口气,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单位过年的时候是和其他单位有些经济往来,不过那都是我自己先垫付的钱……”

  颜韬敏锐地抓住了欧某话语中的破绽,并由此打开了案件的突破口。在调查组与其他兄弟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最终,欧某承认所谓“为单位垫付的钱”正是行贿人送给自己的钱。

  对待工作,颜韬从未有过丝毫懈怠。然而,漂亮的反腐成绩单背后,却承载了他对家人满满的歉疚。需要采取留置措施的专案一旦启动,就意味着接下来的几个月都得在办案点度过,很难有机会回家陪伴妻女。

  “对不起,爸爸这两个月休不了假,之前说好陪你去旅游,这次恐怕又去不成了……”长久以来,跟女儿道歉几乎已经成为了颜韬的日常功课,以至于多次被“放鸽子”的女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鸽子爸爸”。

  为了纪检监察事业,颜韬甘愿付出。历经艰辛后取得的成功与收获,让他更加笃定地坚守在反腐一线:“通过查办案件,将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守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通讯员 廖艳 邱俏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