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一线】一张纸条牵出作假行为

今年6月,怀化市洪江区工委第三轮巡察启动,区工委机动巡察组采用常规巡察同扫黑除恶专项巡察同时进行的模式,进驻沅江路街道开展巡察。进驻不久,挂在街道办事处门口的“扫黑除恶专项举报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箱子上布满灰尘,锁芯已有明显的锈迹,一看就知道很久没打开过了。
“走,去问问情况!”巡察组长冯细枚带着疑问,直接走进了街道扫黑办的办公室。“小赵,你们的扫黑除恶举报箱多久开一次?” 看到扫黑专干小赵,冯组长问道。
“按照区扫黑办的规定,3天开一次。”小赵麻利地从资料柜里找到了开箱记录本递给我们。我们仔细翻阅了开箱记录,上面显示从去年1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每三天就有一次开箱记录,而且避开了周末和其它节假日,看着看着,冯组长渐渐皱起了眉头。“为什么里面字迹都一样,而且后面几个月的纸张还这么新?”冯组长一边发问,一边将较新的几页翻给小刘看。看了看冯组长翻开的记录本,小赵解释道:“开箱和填写记录都是我一个人,所以字迹一样,我写完了就放到资料柜里面,保存得比较好。”
虽然解释有点牵强,但我们也没有证据推翻,只好暂时作罢。回到驻点办公室,冯组长拿出便签纸写了一句话“如见此条,请速与我联系”,并留下了姓名和电话号码,并安排我把字条放到举报箱里面去。
直到投递纸条的第13天,街道分管领导许主任带着小赵来到我们驻点办公室,手里拿着那张纸条。许主任和小赵如实交代了伪造开箱记录的情况,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街道的工作千头万绪,对应的部门很多。就拿举报箱为例,信访要有举报箱、治安要有举报箱,扫黑除恶也有举报箱,我们街道门口举报箱挂了好几个,其实没什么用。群众反映问题还是喜欢找我们当面解决,顶多设一个举报箱就够了。”许主任的话虽然看似在倒苦水,但也反映出基层面临的实际困难。
随后,巡察组将此问题向区扫黑办进行了反馈,并向区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做了汇报,根据领导小组意见,将清理“空箱子”作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专项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区范围内展开。(洪江区工委第一巡察组 向宇)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