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手记】纪检干部巧退红包

9月3日早上,永州市新田县枧头镇纪委书记曹杰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个“来历不明”的红包。打开一看,有上千元。怎么会有人送红包送到纪委来,而且不留姓名,曹杰很是疑惑。
“小廖,你知道我桌子上的红包是怎么回事吗?”为了解开谜团,曹杰立即打电话向正在村里办理信访件的同事询问红包来源。“我半个小时前在办公室打扫卫生时没见红包啊。”小廖也不知道这个红包来历。
正当百思不得其解时,办公室门口一位老人探头进来,欲言又止。曹杰忙询问老人是否有事要向镇纪委反映。原来,老人刘某是枧头镇水楼脚村的村民,他到镇纪委是想反映自己十余年来的粮补直补款怀疑被本村原村干部刘某杰因私人恩怨扣减并侵占了,要求镇纪委帮其追回被侵占的粮补直补款。耐心地听取了刘某的陈述后,曹杰代表镇纪委向老人承诺一定会把情况调查清楚。
红包会不会是老人放在桌上的呢?想到这儿,曹杰赶紧留住准备回家的刘某,询问起红包来源。“曹书记,红包是我拿来的,你一定要收下,我的事情才能办好!”老人拒绝把红包收回,并固执地表示,如果不收下红包,自己就不相信镇纪委能帮忙调查清楚真相。“刘爷爷,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是我们纪委该做的工作,怎么能收红包呢。”曹杰向老人解释。
“你不收下的话,我今天是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了!”老人仍然坚持要给。见此情状,曹杰只得说,红包暂且放在镇纪委保管,等事情调查清楚了再送回老人手里。老人走后,镇纪委立即着手展开调查。在镇财政所查询了刘某的粮补直补发放明细后,纪委工作人员又入村找到相关知情人了解情况,并调取了刘某的土地确权证书和粮补直补发放存折等资料核实。原来,当年经水楼脚村两委测量,核定刘某家的田亩面积是8.15亩,并非老人记忆中的11亩,粮补直补款是按照核定的8.15亩的标准每年进行发放,老人却误以为自己的补助款被村干部扣减了。
“小廖,咱们走一趟‘水楼脚’,事情搞清楚了,红包也要‘完璧归赵’!”9月5日一大早,曹杰叫上镇纪委的另外两名同事,打算就调查结果向老人回复,并带上了原封未动的红包。
“刘爷爷,事情都查清楚了。红包您可得收回去,放在我这儿,我是天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呢!”在老人家中,耐心地当面解释清楚调查情况后,曹杰把红包退回到老人手中。
“曹书记,我以前听人说,不意思意思,十有八九办不了事。看样子这是老古董的思想了!”这一次老人没有再坚持,并一再感谢镇纪委的调查解开了他多年的心结。从老人家中出来,曹杰和同事们感觉到一身轻松。(新田县纪委监委陈斯哲 廖文圆)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