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卫士手记】“冒名顶替务工”积案化解记

编辑:王城长 发表时间:2019-10-14 09:11 来源:三湘风纪网

  “某村8组村民王某勇实名举报同村13组某县直单位退休职工王某勇冒名顶替……”该举报人从2014年开始上访,是否存在冒名顶替?为何5年时间没有结果?县纪委监委随即成立调查组。

  无巧不成书,举报人与被举报人都是同一时期退役军人,不同的是,退役后8组的王某勇一直在家务农,而13组的王某勇于1994年在某县直单位参加了工作。由于举报人档案遗失了一张病历单,怀疑是被举报人所为,并冒名顶替参加工作。

  一系列疑问让调查组田组长陷入了深思,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他,信访积案的问题肯定“辣”得很。调查组决定先从档案入手,把准备工作做扎实。

  调阅档案时,调查人员发现仅该乡就有4份王某勇的同名档案,通过细致反复比对4份档案材料,并未发现有复制、借用现象,4个王某勇的字迹也相差甚远,且被举报人在某县直单位的招工合同也不存在问题。至此,整个事情已经清晰,5年的信访路多半因举报人一直没有得到合乎情理的回复。

  “退役老同志反映的问题我们非常重视,前期已经做了大量调查工作。” 回复当天,调查人员耐心解释,并给举报人和陪同他的侄子递上热茶。

  “查了四五年,始终没什么结果……” 举报人侄子情绪激动。

  “关于病历单遗失一事,我们到了解情况,由于时间久远,再加上这些年搬了几次家,遗失的情况也是有的,你看这个证明……”调查人员递给他一张由某局提供的由于同名造成材料混淆10多年后又予以更正的证明复印件。

  “这也不能说明什么啊。”举报人仍然不解。

  “这是档案材料复印件,请你们比对一下,看看有什么问题。”一页一页比对后,举报人侄子将复印材料拿给老人过目。老人看到自己几十年前的笔迹,激动的泪水差点溢出了眼眶,并露出了欣然的微笑,心里多年的结随之解开。

  “招工合同明明白白,档案材料清清楚楚,证据扎实,我们没有意见。”沉默半饷,举报人侄子由衷说道,两人当即在反馈意见表上签下“满意”二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用真心真情对待群众诉求,群众的矛盾才能化解,心结才解得开。(慈利县纪委监委 王彪 田宏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