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扶”来的“穷亲”

今年快过年的时候,我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走路不稳,不会说话,见人只会傻笑。我给他新买了鞋子、帽子、两套衣服,陪他看电影,吃大餐,在我家过年之后再护送他回家。邻居好奇的问:“你这么看重,是啥亲戚?”我骄傲的说:“这是我扶贫结来的亲戚!”
客人家住安乡县三岔河镇白粉咀村23组,是我扶贫对象吴德贵的儿子,名叫吴应芬,今年36岁,未婚,我和他家的渊源还得从结对帮扶说起。
2017年初春,下着大雨,作为县纪委监委派驻县交通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的我,来到结对扶贫户吴德贵家。听村干部讲,吴德贵的孩子从小患了脑瘫,小孩6岁时,妻子离他们而去,父子俩相依为命。刚进家门,他和儿子正在吃饭,碗里没肉。两间砖瓦房,墙面开裂,屋顶漏雨,我为他家赶紧办了两件事,申报低保和申办危房改造手续。我组织劳力翻修了房屋,帮他及时拿到了危房改造资金。看到粉刷一新的房子,吴德贵哭了:“感谢扶贫工作队,感谢郑哥!”傻儿子笑了,欢呼着,围着房子打转。
去年,吴德贵在工地砌墙时,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下导致右手骨折,打了钢板。我放心不下,特地赶过来看他病情怎样了。听村干部讲,他早前检查出肝癌,本人尚不知情。看着他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样子,我心里难受,立即帮他联系了医院去住院,给了他一点钱,帮他申请了大病救助。躺在床上,吴德贵拉着我的手感激地说:“感谢郑哥来看我。”在他患病期间,我前后去过3次。在他神志不清的时候,只要是我靠近他说话,他立刻就有反应了。
去年11月28日,扶贫队长王正华打电话,说扶贫对象吴德贵走了。听到这个噩耗,很难过。他儿子吴应芬成了孤儿,生活不能自理,怎么办?我立即协调驻村工作队、村委为他筹办丧葬事宜,从后盾单位交通局申请慰问金几千元,从我好友中筹集资金共1万多元,我给了600元。与此同时,开始着手解决吴应芬的居住问题和生活问题。附近在家的亲人只有奶奶,奶奶成了监护人。通过协调,吴应芬安置在附近养老院居住,申办五保户,今年6月已落实了相关待遇。把他家3亩多田地租给别人,吴应芬拿租赁资金。
从我进他们家门第一天起,我就与他家结下了不解之缘,结下了休戚与共的亲戚关系。别人说,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我说,穷居农村有人问,百姓冷暖牵我心;风声雨声疾苦声,我为群众送党恩。(安乡县纪委监委郑慧讲述 彭滔整理)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