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手记】被“吐槽”的村务公开栏

“我们村的村务公开栏确实蛮漂亮,但要看清上面的财务公开内容,必须要搬个梯子带上放大镜才可以!”
“我觉得还要配个讲解员解析一下,字又小,数据又没明细,哪个看得懂?”
金秋十月,正值更新第三季度村务公开事项的时候。10月13日,镇纪委一行3人来到最远的岐山头村开展常规督查,重点检查村务公开情况。见有乡亲路过,我们询问道,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村务规范化公示已经开展快两年了,村务公开栏没能释疑解惑,反而给村民心里“添堵”,岂不是相当于形同虚设?带着疑问,我们快步走向村务服务平台前的村务公开栏。
“办公用品3200元,垃圾清理2300元……”站在村务公开栏前,我踮起脚凑近看了看公示表上的内容,只见公示表用A4纸3号字体打印粘贴在公示栏上,比较笼统地标注了大项开支。
“唐书记,这么早来检查工作了,先到办公室坐坐。”村委张秘书从办公室跑出来打招呼。
“张秘书,村级财务公示内容写了什么?你读来听听。”
“我要到办公室拿老花眼镜,才看得到……”张秘书眯着眼看了眼公示栏,转头解释道:“唐书记,在家的都是老人,不关心这些,关心这些的群众会问我们的,就没必要写那么清楚了……”
“老百姓看不懂,公开有什么用?明知老百姓看不懂还不整改,这体现了怎么样的干部作风?”服务意识竟如此薄弱,我厉声说道。
“我们马上整改……”张秘书一时语塞,惭愧应道。
当天下午,督查快结束时,张秘书把整改后的公示栏照片传给了我,整改后的公示栏规范有序,各项开支一目了然。
村务公开栏看似不起眼,但也是反映基层干部作风的一个窗口,群众看似打趣的“吐槽”实则是老百姓的心声。公开内容“上栏”更要“上心”,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作为基层纪检干部更要迈开腿,直奔一线,及时发现问题,将群众心结化解在萌芽状态。(冷水滩区蔡市镇纪委唐献谋)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