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扶贫路上】“因劳而获”最光荣

编辑:王城长 刘洋 发表时间:2019-12-17 08:13 来源:三湘风纪网

   11月底的一天,当我们冒着细雨来到常宁市荫田镇中山村贫困户汤国秀家中走访时,正逢她家新房“吊顶”。汤国秀的丈夫黄国荣开心地指着刚安装好的天花板问:“刘主任,你说好不好看?”

  “好看,好看!”我笑着回答。老黄高兴地拉着我们一起参观他的新房子,当我们走到最里面一间时,老黄笑眯眯地介绍:“我明年还要多养一百只鸡,这就是给它们搭的新房子。”

  老黄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我看着他脸上的笑容,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两年前我与老黄家结成帮扶“对子”。记得第一次走访时,还没进门,就听见摔东西的声音,我探头一看,只见一个披头散发的妇女坐在床沿上,嘴里嘟哝着什么,汤国秀愁眉苦脸地蹲在地上,捡拾着摔碎的碗片。我找出扫帚准备帮把手,却被老黄拦住了,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我女儿是个套婆(方言,指精神病患者),您莫见怪。”

  老黄一家有四口人,夫妇二人病患缠身,三天两头跑医院。女儿患有精神病,外孙女是脑瘫儿,吃喝拉撒全凭老俩口照料,家里光景可想而知。这次走访后没多久,老黄进城办事时突然晕倒在地,被好心人送进医院。那段时间我常去医院探望,一提到家里的情况老黄就皱紧眉头,我深深感觉到老人想改变现状,却又力不从心的无奈。如何帮助他们尽快改变贫穷面貌,生活有大的改观呢?我陷入了思考。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经过和扶贫工作队员及村两委干部的沟通,我决定帮老黄一家发展养殖产业。老黄得知后却连连摆手“看病都没钱,哪有钱搞产业?”我说可以争取解决部分资金。一听说资金问题解决了,老黄立马来了干劲,“我也考虑好久了,不能老是靠党和政府。可我没有钱,一直只能空想。”老黄说他想养牛,容易饲养,且销路广。“问题是谁放牛呢?”我问老黄。“我啊。”老黄拍拍胸脯说。我耐心地给老黄分析:“一来老俩口身体不好,万一在放牛过程中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二来他们房屋周边都是菜地,不适合放牛。”听我这么一分析,老黄也表示同意。最后经过商量,决定养鸡。

  目标明确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资金很快到位,老黄兴冲冲地围起了鸡舍,买了200只小鸡,扶贫工作队请来镇畜牧站的技术人员,为老黄传授养鸡技术和防疫技术。

  “刘主任,你猜我今年光是卖鸡蛋赚了多少钱?”老黄笑眯眯地对我说。“多少?”我问他。老黄摆出一个“六”的手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哈哈,6000块钱。明年我打算养300只鸡,把规模再扩大些,一年赚个万把块钱不成问题。”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你的帮忙,不但扶持我养鸡,还帮我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但我不能‘等靠要’呀,我们只有靠自己劳动,才能真正脱贫,才最光荣。”说这话时,老黄眼中满满的自信。

  临走时,老黄从鸡舍里捉了一只鸡给我们看,他告诉我们,这些鸡平时都在山上放养,所以肉质特结实。他打算年底拿到集市上卖一部分,这样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走出老黄家,泥瓦匠们还在紧张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谁能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幅多么破败的场景,而今天的老黄也不再是两年前那个整天唉声叹气的老黄了。

  我细细品味着老黄的那句话,不由感慨万千:要不了多久,老黄一家就能住上亮堂的新房,养鸡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生活也将越来越美好。想到这一切,他们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在党的好政策的帮扶下,只要自己辛勤劳动,又何愁不能脱贫致富呢?(常宁市纪委监委 刘杰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