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扶贫路上】贫困村的“名兄弟”

编辑:王城长 刘洋 发表时间:2019-12-25 08:42 来源:三湘风纪网

  在永顺县灵溪镇吉锋村,有两个“名人”,一个是上寨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向德仁,帮扶干部亲切地称他“向大哥”;另一个是湘西州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雷启鸣,今年40岁,在扶贫过程中,向德仁情不自禁地叫他“雷老弟”。“雷老弟”是“向大哥”的帮扶人,在精准脱贫走访、帮扶中,一来二去,两人在村里人看来,俨然成了“亲兄弟”。

  迫不得已的帮扶

  56岁的向德仁在吉锋村小有名气,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他的懒散和邋遢。正因为此,几年前爱人和他离了婚;儿子在外务工多年,也不愿意回家过春节。

  爱人走了,儿子也不回家了,向德仁变得更加懒散和邋遢。房屋破了也不修,家里乱了也不扫,脸上脏了也不洗。

  实在是没钱用了,向德仁就跑出去打几天零工,然后再跑回来。一日三餐,餐餐不离酒,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一天到晚,没有几分钟是清醒的,渐渐地就在村里愈加出名了。

  2018年初,雷启鸣被选派为湘西州纪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驻村之初,工作队就碰到了个大难题:安排哪个干部来帮扶向德仁呢?知情人都明白,谁帮扶他谁就头大。

  工作队员雷启鸣主动请缨,他要帮扶向德仁的消息传出后,其他工作队员们都替雷启鸣捏了把汗,村里人说起向德仁都摇头,大家在观望雷启鸣怎么帮扶这个“名人”。

  点滴在心的帮扶

  雷启鸣第一次上门走访,不仅房屋破旧不堪,连生活最起码的厕所也没有;屋内遍地垃圾,无处落脚;凳子上满是灰尘。问起情况,向德仁就双手按着腰哟哟哟地喊腰疼……

  雷启鸣掏出1000元钱交给向德仁。并叮嘱他要先把家里卫生打扫好,买些板凳,来人后才能落座。向德仁鸡啄米式地点着脑袋。

  第二次上门走访时,板凳买来了,但只有最简陋的4张。细问一下,一张板凳实际花了不到40元。剩余的钱用哪了?向德仁吱吱唔唔半天;问急了只好承认,剩余的800元钱打牌输光了……雷启鸣无奈地叹了口气。简单地给钱给物式帮扶行不通,下步怎么办?

  雷启鸣从改善居住条件入手,争取并落实了向德仁的危房改造;再协调电力部门,进行电力线路改造;然后逼着向德仁和自己一起,把房里屋外的卫生彻底打扫了一遍;雷启鸣还拉着向德仁到墟场,给他家里买了十二个碗,一个简易碗柜……向德仁家旧貌换了新颜。

  基本的生活条件具备后,雷启鸣一次次上门出谋划策找路子,向德仁被追得紧了,只好扛起锄头耕田,种起了玉米。雷启鸣又买了50只鸡苗给他,放养土鸡;有零工做的时候,鼓励向德仁去做零工。渐渐地,他虽然酒还在喝,但不再像往常那样天天醉矄矄的了。

  2019年初,工作队在吉锋村扶持建档立卡户养殖湘西黑猪,雷启鸣再次上门动员。工作队为了解决像他一样的无资金、无技术、无场地的建档立卡户养殖难题,专门出台了政策,可以委托同村的村民代为养殖。向德仁妹妹嫁在本村,有个小型养猪场。雷启鸣拉上向德仁,一起做他妹妹的工作。看到帮扶人和哥哥诚恳,向德仁妹妹同意了代养殖湘西黑猪10头……

  忘年交的帮扶

  眨眼间,两年过去了。

  现在村里人都说向德仁变了,说起话来不再含糊不清,走起路来也不再是高一脚低一脚了。向德仁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见了干部,再也不两手叉腰喊腰疼。

  向德仁的存折上渐渐有了好几万元的存款,他称呼雷启鸣从“雷主任”变成了“雷老弟”,雷启鸣称呼向德仁也从“向老兄”变成了“向大哥”。

  2018年上寨组要修停车场,工作队为选址费尽了心,要么地方不合适,要么村民不乐意,想高价征收。向德仁听说后,找到雷启鸣,一拍胸脯:雷老弟!停车场修在我的地里,一分钱都不要!

  现在的上、中、下寨组村民,外出务工开车回家过年时,不用为停放车辆发愁了。村干部们耳根也清静了,再也不必为春节期间车辆乱停乱摆解决矛盾纠纷了。

  村民们还发现一个变化,这两年来,向德仁如果有什么糟心事,或者和哪个村民吵嘴了劝不住,只要把雷启鸣叫来,向德仁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

  无论是“向大哥”,还是“雷老弟”,如今不仅是村民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还成了吉锋村脱贫成果的标杆。(永顺县扶贫办 罗奋飞 田紫维 鲁承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