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纪律部队“沙场”点兵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溇澧大地的春节常态,迅速掀起了全民抗疫大潮,慈利县纪检监察干部扛起政治监督的责任和使命,盯紧重要环节、重点工作,深入一线,坚持防控工作开展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为打赢全县疫情防控“保卫战”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一线抗疫“父子兵”
父亲老赵满头白发,是过几个月就要退休的老司机,春节期间都在跟纪委“督战”队员们一起不停的奔波,部队转业的他至今还保留着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
“我是年轻党员,我不上谁上!”儿子小赵是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春节前刚从市办案点回来,重感冒后还处在恢复期的他,在疫情来临后主动请战。
同在一线抗疫的父子俩,大年三十后的第一次邂逅却是初十这天在单位停车场的匆匆一瞥,这是小赵完成一线督查之后,又接到前往江西对物资采购进行全程监督的任务,见脚步匆忙,父亲老赵也没有上前搭讪。“在外面,一定要把口罩戴好,做好自我防护。”不善言谈的老赵还是忍不住在电话里叮嘱。最质朴的语言,却有最坚韧的力量。
战“疫”宣传“娘子军”
“大家留意工作群的每一条消息,抓住新闻点,从现在开始,宣传部全体人员进入工作状态。”大年三十晚上,县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吴凡在微信群里宣告防控疫情“宣传战”打响。
“收到!”“随时准备着!”宣传部的娘子军在群里一一回复,其实她们三人的家属都已经奔赴在一线。“疫情面前,我们不退!”三人的孩子都还很幼小,最大的也才3岁多,但她们无一人退缩,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里家外的事情。部长吴凡的丈夫在卡点执勤,为了避免感染已和家人分开居住,她除了上班,下班后还要照顾两个孩子,操持家务,每天只有把一岁多的二宝哄睡后,才能开始对通迅员报送的稿件进行加工和缝补,“稿子发表的背后,其实是无数个爬格子的深夜。”
“部长,疫情形势严峻,我被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抓’过来了,材料只能晚上再弄了。”“小代,相机充好电,明天跟书记下乡督查。”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是纪委宣传部的三个“娘子军”却少有碰面的机会,三人密切配合联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疫情期间,代炯琼白天跟着督查组一线采访,晚上组稿、编辑公众号,每一次写稿、编审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有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丈夫是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根本抽不出时间兼顾家里,她经常是一边带娃一边写稿。黎小湘被抽调至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一边是指挥部繁重的工作任务,一边是纪委的宣传工作,丈夫在乡镇工作,无暇顾及家里,她常常是白天干指挥部的事情,晚上完成纪委的工作任务。
谁对战“疫”不上心“督战队”就对他“上心”
“你们社区对外地返乡人员进行摸排了吗?信息都登记了没有?把台账拿过来看一下。”在慈利县白公城社区,慈利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唐辉正和同事一道对疫情防控情况进行明查暗访。疫情发生后,像这样的督查每天都会重复多次,而唐辉他们总是在一丝不苟的询问、记录着,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往往是这一个资料还没来得及整理,又要奔赴下一个战场。
妻子是县公安局民警,一个“战时命令”给原本美满的团年饭平添了些许遗憾,丈夫唐辉笑着说:“没事的,等下我先送你上前线。”匆匆吃过团年饭,唐辉便驱车从老家江垭镇把妻子送到防疫一线。之后,他也“逆行而上”,成为了慈利抗疫“督战队”的中坚力量。年迈的岳父岳母体谅女儿女婿工作的不易,主动承担起了照看孩子的责任。7岁的大儿子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爸爸妈妈的繁忙,但也不给父母添乱,一岁多的小女儿却整天希望爸爸妈妈留下来陪她,而这恰恰是唐辉和妻子所不能给予的。因为在铁的纪律面前,唐辉既是执行者,更是监督者,“打好疫情防控‘保卫战’,监督检查绝不能缺位, 谁不上心,我们这支抗疫‘督战队’就会对他‘上心’!”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全民抗疫慈利“保卫战”中,慈利县纪检监察干部的辛勤付出正是向纪律要战斗力,他们克服困难、奔走一线、默默工作、无怨无悔,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慈利县纪委监委 王彪)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