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战“疫”监督到地头

2月19日,一辆满载400个冷链箱16000斤新鲜菜薹的大货车驶出安乡县三岔河镇唐家铺村宏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门,开往广州市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三岔河镇纪委书记张创业不禁想起20天前发生在合作社的一幕幕……
“合作社里有人要聚集”
1月29日,正月初五。往年是大伙外出打工、合作社谋划春耕生产的时候,但是今年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节奏。作为三岔河镇家铺村的包村党委委员,张创业正在进行“群众不串门、不聚集、不赈酒,干部值班值守”疫情防控督查时,接到了唐家铺村支部书记杨东方的电话。“我们村里面的一个合作社可能要召集人员开工,有人要聚会。”杨东方说。30分钟后,宏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张创业见到了着急等待的杨书记,还有合作社的2个负责人,但是并没有看见聚集的人群。张创业悬着的心暂时落下来。
“不能让菜薹老在地里”
宏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1200多亩,现在全部种植冬季蔬菜,以大白菜、白菜薹、红菜薹为主。“张书记,今年冬天气温高,菜薹有开花的迹象了。现在正值防疫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合作社负责人朱佳说。
“上千亩蔬菜,几百万投入,如果延误农时企业可能血本无归。如果因人员聚集引发疫情,则面临无法估量的后果。”如果能杜绝传染源,加强管理,加强防护,就能杜绝风险,开工也就有可能。张创业在心里想,防疫很重要,发展也很重要。在绝对不发生疫情的前提下,要给群众留下一条发展的路子,不能让企业破产,不能让菜薹老在田里。
通过与村支两委商议,村委会协助企业在本村范围内挑选从未与外界接触,身体健康的精干队伍参加菜薹采收,建立用工台账;村干部每天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村医生负责一天两次测量体温、负责场地消毒,建立健康台账。合作社按照分区域分散室外作业,严格实行分餐送餐,严格工人防护。工人自行到地头工作,不集体乘坐车辆……
一系列的措施,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正月初六,10名工人采摘了今年第一批新鲜菜薹,到2月19日,合作社可以日产菜薹8000斤。合作社开工复产,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企业减少了损失,还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同时,村里疫情防控工作平稳,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起疫情,没有一起疑似病例,只是村干部比以往更加忙碌了。
“战‘疫’送菜我先上”
宏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开工复产为其他合作社提供了样板和经验。目前,全镇已有11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在5000余亩田地上开展菜薹、白菜的抢收工作。
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为疫情防治贡献力量,上演了“战‘疫’送菜我先上”的好戏。先后有7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抗击疫情开展捐赠活动。其中,合家垸村民杨必荣、春晖家庭农场刘春晖捐赠60吨冬瓜、5吨鲜鱼、4000斤菜薹、2000斤甘蓝到武汉市青山区疫情防治一线;国利家庭农场莫国利、范正海捐赠蔬菜22000斤支援武汉;常德市昌源农服务专业合作社李智慧为安乡县三岔河镇一线工作人员捐赠医用手套1300只、检查手套10000只、洗手液120瓶、防护中药600包;湖南玖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梅培元在得知三岔河镇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后,出资2万元购买防护物资;青籁蔬菜合作社严红云将4000多斤菜薹无偿捐赠给那些隔离在家的湖北返乡人士。(安乡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