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在线】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去哪了

“前段时间挨了处分,当时确实挺难受,钱又没装进我自己的袋子里。后来经过组织的教育开导,我彻底明白了,扶贫资金每一分都必须用在刀刃上,我作为村委班子领头人更应该不踩红线,扎扎实实搞好村里工作。”2020年2月,冒着寒风,沅江市草尾镇三码头村村支书曾贱保奔波在疫情防控和春季复产的路上。
督查现“猫腻”
曾贱保所说的事情,源于去年上半年进行的全市产业扶贫资金专项督查。
“在对草尾镇三码头村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检查过程中,发现该合作社存在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没有进行专款专账核算、收据未入账等问题”,督查组发现这一问题后,迅速将线索上报。
随后,沅江市纪委监委派调查组到三码头村进行调查。调查组了解到该村的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是前三码头村村委筹钱成立的,名义上是一个叫向小平的人为法人代表,但事实上是由三码头村村委进行监管,现任村支书曾贱保就是实际监管人。
“你讲一下这20万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的来源以及它的用途。”调查人员开门见山地问曾贱保。
“合作社的这20万产业扶贫资金是我们从金江水产有限公司争取到的,分配到我们合作社进行稻虾养殖的投资。为了争取到这笔资金,村委与该公司签订了协议书,规定委托合作社实施帮扶项目,合作社享受项目财政资金的25%(5万),其余75%(15万)按2000元一个人的标准折算到贫困户。”曾贱保回答。
“那么贫困户怎么去参与分红了?”
“合作社作为帮扶主体,5年期内自主经营,盈亏自负,贫困户不承担经营风险,合作社需支付贫困户每人每年200元以上委托帮扶的保底分红收益。5年过后,合作社才与贫困户双方同股同利,风险共担。”曾贱保介绍道。
假账来“凑数”
与此同时,另一组调查人员也在紧锣密鼓地对合作社的相关账目进行清查。
在清查过程中,调查组发现账目做得又细又好,乍一看毫无破绽。但经过详细比对,调查人员发现这笔产业扶贫资金于2018年10月由金江水产有限公司拨付,但合作社的账目上,2018年整年都有使用这笔资金。
面对这一疑问,调查组随即询问村会计兼任合作社会计陈汉初。“听说上面要来检查这笔产业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我们为了应对检查,才临时做的这笔账。我担任会计的时间不长,对财会业务不够熟悉,就凑了足够金额的原始凭证,请一个会做账的‘师傅’来做的,他以为这笔资金是2018年1月份拨付下来的,就做了整年度的会计凭证。”陈汉初支支吾吾地交代。
真的只是做了份假账吗?调查组调整思路,找到合作社法人代表向小平谈话:“你是否知道产业扶贫资金的这本账是做的假账?你有没有参与其中?知不知道这是违规行为,有没有想过后果?”
“我……我们三个人为了这20万元商量过几次,觉得现在这个行情下,稻虾养殖的风险挺高的,没办法保证稳赚不赔,所以不敢放手去搞这个项目,但是钱放在合作社又没有效益,就想看情形再处理。后来,曾支书就提出了把资金拿出来借给别人放息。”向小平忐忑不安地说出了实情。
如意算盘落了空
原来,申请到这笔产业扶贫资金后,村支书曾贱保、村会计陈汉初、合作社法人向小平三人在一起盘算。根据合同要求,每个贫困户按210元一年的收益发放,村里有75个贫困户,每年就要15750元,合作社实际上没有什么创业经验,稻虾种养需要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于是他们想如果拿出15万元去放利息,按照月息1分,一年的利息就有18000元,可以用利息来支出分红,这样5年过后,村里还有15万元自有资金。
“几天后曾支书打电话给我们,说有人要借10万,我和陈汉初把钱取出来借给了他,后来还有个老板找我借了5万。”向小平交代说。
“我做两本会计凭证,是为了套取金江水产有限公司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其中一部分票据是伪造的,还有些真实开支的票据放在我的家里。”眼看纸包不住火,陈汉初也承认了他们套取资金放息的事实。
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的去向终于查明白了。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违规套取产业扶贫资金,2019年8月,曾贱保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陈汉初、向小平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20万元违纪款被收缴国库。
【执纪者说】
将产业扶贫资金放贷收息,这种行为明显与党中央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精神相悖,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守规矩,用权任性。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汲取教训,加强政策学习,守好纪律底线,让产业扶贫资金真正用得其所。(沅江市纪委监委 李诗雨)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