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纪委书记变身“招聘员”

“感谢政府的好帮手,让我们企业不停摆,还让扶贫户有了收入!”3月3日,江永县桃川镇六十工村就业扶贫车间场面火热,100多名工人戴着口罩正如火如荼地给香芋削皮、切块、包装、油炸、速冻、冷藏。
原来,香芋本是江永县“五香”特产之一,是一张带有江永独特“香味”的名片,而桃川镇是盛产香芋的大镇之一,每年种植1.5万亩,可产3万余吨香芋。年初是销售江永香芋的最佳季节,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交通受阻、物流停滞,六十工村近万吨的香芋本应是此时最畅销的抢手货,转眼将成为压箱底的“赔钱货”。
眼看着一家家企业接二连三地开启复工复产,这时应该热热闹闹的六十工村扶贫车间,却迟迟没有动静。“现在是香芋成熟上市的时节,地里400多亩香芋再不采摘、加工、销售,芋头都会腐烂在地里。”这也成了六十工村芋农们的一块心病。
“厂里什么时候能开工?现在还缺多少工人?其他工人是否能按时到岗?”桃川镇纪委书记蒋志全曾在六十工驻过村,了解到该村香芋滞销窘境后,马上联系上了当地佰绿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巨明一探究竟。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很多外地的工人都没法回到工作岗位上,工厂一天不开工,我们也就多亏损一天,”陈巨明有苦难言道,“可是现在人手不够,招工难,实在是满足不了开工条件。”
“居住在周边的村民都有种植香芋与制作经验,疫情影响他们也没法出去务工,把他们发动起来就以解决燃眉之急!”蒋志全带领3名纪检监察干部说干就干,当起了扶贫车间的“招聘员”,主动上门招工,挨家挨户找贫困户唠唠家常,替车间寻觅合适人员帮助复工复产,解决用工短缺问题。
很快,这群“招聘员”就找上了今年61岁的孙满妹,她是村里的贫困户,听闻每天清洗芋头切切芋头,在自家门口就能挣到每天100元的收入,立马打起了精神,打算打电话叫上自己的亲戚一同参与,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周边5个村的村民们都积极踊跃报名。
用工问题解决了,那么货源从哪里运呢?“疫情防控期间,收购芋农们地里的芋头,能尽可能地降低他们的损失,保障芋农们的利益。”蒋志全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往田地里跑,鼓励着大家将地里的香芋挖出,源源不断地给扶贫车间配送货源。了解到车间口罩资源缺乏,蒋志全又送去了200个口罩给工人们应急。
伴随着扶贫车间一阵阵机器轰鸣声,第一批工人接连上岗,一批批香芋加工成品新鲜出炉,每天可以生产30余吨制成品。没过多久,车间负责人陈巨明就陆陆续续接到近500多万元的订单,销往深圳、福州等地。这样一来,不仅扶贫车间的问题解决了,连其他芋农等贫困户的芋头也不愁没了销路。
“基层疫情防控任务重,让扶贫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激发了村民发家致富的本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解决完香芋滞销困境,蒋志全脸上终于露出了笑脸。据了解,桃川镇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接到香芋订单900多吨,滞销的局面成功扭转,即将供不应求。(江永县纪委监委 赵丽娜)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