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扶贫车间战“贫”记

“感谢政府的好帮手,让我们车间不停摆,还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收!”3月10日,江永县桃川镇六十工村就业扶贫车间传来“哒哒哒”的机器声,100多名工人戴着口罩正紧张有序地给香芋削皮、切块、包装、油炸、速冻、冷藏……
香芋是江永县“五香”特产之一,是一张带有江永独特“香味”的名片,而桃川镇是盛产香芋的大镇之一,每年种植1.5万亩,可产3万余吨香芋。早春时节,春意渐浓。此时本应是销售江永香芋的最佳季节,受疫情影响,交通受阻、物流停滞,桃川镇六十工村近万吨的香芋若不及时找好销路,将成为压箱底的“赔钱货”。眼看着一家家企业接二连三地开始复工复产,这时应该热热闹闹的六十工村扶贫车间,却迟迟没有动静。“现在是香芋成熟上市的时节,地里400多亩香芋再不采摘、加工、销售,芋头都会腐烂在地里。”这也成了六十工村芋农们的心病。
督查到车间仍未开工,桃川镇纪委书记蒋志全立马联系了佰绿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巨明一探究竟。“厂里什么时候能开工?现在还缺多少工人?其他工人是否能按时到岗?”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很多外地的工人都没法回到工作岗位上,工厂一天不开工,我们也就多亏损一天,”陈巨明有苦难言道,“可是现在人手不够,招工难,实在是满足不了开工条件。”
“居住在周边的村民大部分是贫困户,都有种植香芋与制作经验,现在足不出户,还能带动他们就业,实现脱贫增收!”蒋志全和其他3名纪检监察干部一拍即合,当起了扶贫车间的“招聘员”,主动上门招工,挨家挨户找贫困户唠家常,替车间寻觅合适人员帮助复工复产,解决用工短缺问题。
很快,这群“招聘员”就找上了今年61岁的孙满妹。孙满妹是村里的贫困户,听到每天清洗和切切芋头,在自家门口就能挣到每天100元的收入。孙满妹立马提起了精神,叫上村里好几位留守妇女一起到扶贫车间务工赚钱。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周边5个村的村民们都积极踊跃报名。
伴随着扶贫车间一阵阵机器轰鸣声,第一批工人接连上岗,一批批香芋加工成品新鲜出炉,每天可以生产30余吨制成品。没过多久,扶贫车间就陆陆续续接到近500多万元的订单,销往深圳、福州等地。这样一来,不仅扶贫车间招工难问题解决了,连其他芋农等贫困户的芋头也不愁没了销路。截至目前,在镇纪委的帮助下,该扶贫车间共吸纳当地贫困户50余人就业,其中留守妇女多达30余人,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
“解决企业和群众的诉求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让扶贫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贫困户就业增收得到了保障,又能防止贫困户因‘疫’返贫,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滞销的局面成功扭转,蒋志全脸上终于露出了笑脸。连日来,该县纪委监委围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条线同部署、同监督、齐发力,通过乡镇纪委“下沉式”贴身监督和派驻机构“嵌入式”精准监督,积极收集复工复产期间的难题和诉求,跟踪督促、协调解决,助力企业科学有序复工复产。(江永县纪委监委 赵丽娜)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