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防疫战士”变身“扶贫斗士”

“你看这沃柑个大皮薄,肉红多汁,既漂亮又香甜。可惜没人收,只能看着烂啦!”2月26日,在自家果园里,看着枝头上硕果累累、饱满成熟的沃柑,种植大户廖昌学眉头紧锁,没有一丝的喜悦。
廖昌学本是蓝山县新圩镇上清涵村普通村民,由于身体底子弱,外出务工无望,但他性格要强,不服输,靠着自己的努力,轻活自己干,重活乡亲帮,200亩荒山就开垦成果园,本以为能成为“聚宝盆”,谁曾想一场疫情却愁煞了这位老人,看着辛苦劳作的成果挂满枝头却没了销路,心情格外焦虑。
“沃柑本是此季俏水果,采收时间又相对较长,找销路不是难题,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水果‘出村进城’。”看到成片挂果的沃柑树,不但老人愁,新圩镇纪委书记杨少华也在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这样,杨少华通过身边党员干部的微信朋友圈,帮助销售了400多公斤沃柑。但是本地人口少,销量有限,加之售价不高,还是要依托外销。外销就要广而告之,联系电商,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留产品信息和联系人方式,沟通产品售价、包装和快递等问题,就成了杨少华的“主责主业”,这一干就是一个日夜。
3月2日,廖昌学的沃柑正式上线售卖。第二天,首单沃柑售出,当天发货30件,销售沃柑600公斤,此后每天订单纷至沓来,杨少华忙着核对信息,联系物流,统筹发货……忙得不亦乐乎。
“订单多了,采摘量大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啊!”廖昌学又发现了新问题,有了销路,开始缺工人啦,想起因疫情赋闲在家的贫困户,杨少华又打起了“歪主意”,“既然都没去务工,就让他们就地工作,离家近还赚钱,一举两得!”说干就干,杨少华又开始进村入户动员贫困户,拉家常,忙宣传,解疑惑,讲薪资……村里10多户贫困户纷纷同意立即上山摘果。
“往年我们都是等散客上门买,一天也就卖个三四十单,但今年通过网上售卖,一天能卖个四五千单,我总算是看到了希望,损失算是能弥补了。”看着山头上忙碌采摘的村民,廖昌学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道,每销售1000斤沃柑,就可以帮助一户贫困户筹备开春复耕的费用。
“销售难、价格低、熟透烂树的沃柑变成了紧俏货,我们每天采摘还能赚个150元,这比进厂务工强多了!”谈起变化,贫困户廖学兵满怀感激,疫情发生以来,就没看杨书记休息过,每天不是进户摸排、劝导移风易俗,就是在给村民做“代购”运生活用品,这下还干起了“电商”和“招工”,我们每天都打趣他一个纪检干部就是“不务正业”。
听着村民的“吐槽”,杨少华不但不恼,还十分满足,“从‘滞销’到‘脱销’,只有让老百姓吃上了‘定心丸’,脱贫就有盼头了,我们的工作也有了奔头。”(蓝山县纪委监委 秦英 欧阳东晓)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