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 “雨过天晴”孝廉文化拂乡村

“叙述流畅,人物刻画细腻,道白准确生动,唱词形象精彩…”这是湘西北地区一带群众对荆河戏的评价。荆河戏,盛行于湘西北澧水流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然而,一场疫情袭来,澧水流域临澧的乡亲们只能闷关在家里玩手机,不能欣赏到传统的荆河戏曲。
“剧团取消了预订的演出节目订单,二十多名演员失去了经济来源。” 临澧县国风荆河剧团负责人易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剧团不能正常演出,演员只能在家干耗着,焦急的心情溢于言表,4月以来,剧团一天要接好几个电话,希望能及早恢复演出。
临澧县纪委监委通过多渠道协调与县文体局、县文联联合加大扶持。关注文化产业民营剧团相对“弱势群体” ,采取化整为零,保证疫情防控到位的情况下,分散错峰巡回上门演出,协调文体局提供一台流动表演车及其他演出道具。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有效地对民营剧团施以帮助,促进复演复工,解决演员生存问题。
近年来,临澧国风荆河剧团立足本地,面向群众,挖掘改编历史传统廉戏,如《摸包》、《铡侄》、《宋士杰》等群众喜爱的廉洁文化戏曲作品纷纷上演,亮丽呈现在群众面前。同时,该县在千年古镇临澧县合口镇打造廉政文化创作基地,组建以省非遗文化传承人邵丹为骨干的创作专班,组织当地民间艺人编排本土孝廉故事《丁兰惩贪》、《杨支书赈酒》、《退禮》等十ニ部现代荆河小戏。
“本土节目接地气、有生气、扎根基层,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廉洁文化宣传,引导乡村移风易俗,教育群众家风家教向好,遵廉守孝起到导向作用,被当地群众赞誉为“百姓自己的艺术团”。临澧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室负责人表示。
雨过天晴,春暖花开,在复工复产的春潮下,4月初以来,剧团开始上门巡回演出20多场。很多村民带着口罩,搬着板凳坐在屋场里看戏。
“今天真开心,虽然戴着口罩看大戏,但《丁兰诊贪》这个‘折子戏’节目演得很精彩,传播了廉洁风气,又教育后辈守孝道,使我们饱受眼福”。闭了几个月家门的该县合口镇群丰社区王大爷高兴地说。
临澧县纪委监委 陈国华 戴佳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