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打通致富路的工作队

4月15日,春光明媚,建档立卡贫困户葛兴太整齐干净的院落里,石门县纪委监委驻易家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田超正在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太平镇易家湾村地处石门县西北山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户256人。2015年,县纪委监委正式与易家湾村结对帮户,并派驻扶贫工作队,2016年,整村脱贫退出贫困村序列。
“今年捉仔猪太贵了,去年也就600元一头,现在要1500元一头,我们捉不起……”葛兴太跟他老伴一起说道。传统种养是易家湾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针对仔猪价格上涨,工作队决定采取奖励帮扶的办法,对养猪的贫困户每户都给予500元的补贴,鼓励他们继续把猪养起来。
易家湾村盛产油茶树,全村有1500亩,但是村里没有一个加工厂,过去他们都是把茶籽运到几十公里远的镇上,才能加工成茶油。要不就只能卖给开着皮卡车来收购的外地人,价格只能卖到12元左右/斤。
“茶油在大城市里很受欢迎,每斤能卖到60元以上。如果能建一个加工厂,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加工茶油,会大大增加口袋里的收入……”2016年年底,工作队通过多方筹资50多万元,购入了先进的榨油、打米、碎饲料设备,综合加工厂建立起来了。
2019年年底,村里还成立了油茶合作社,通过“村级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全村200多户的油茶种植户都纳入到合作社中,其中包括64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工的茶油由合作社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去年年底,我光茶油就卖了4200多元,真得感谢扶贫工作队。刚开始还担心茶油单价高卖不出去,现在合作社跟我们签了包销协议,俺彻底放心哒!”6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盛中山,享受了人均4.1万元的异地搬迁政策,一家三口从深山中迁出来后,开始信心满满地发展致富产业。
“到目前为止,全村又新扩了250余亩油茶,村里订购了8万多元的优质油茶苗和25吨湘佳牧业的生态磷肥,并聘请市林科所的专家到村里进行技术培训,带动还处于观望态度的村民学习,充分激发他们的致富主动性。”3月份新上任的村支部书记覃事渊说道。
除了油茶产业,工作队还积极为村民们增收想其他致富门路。易家湾村特殊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种植烟叶,每亩烟叶能达到4000元的收益,但是去年全村只有60多亩烟叶。
“事渊,你年轻又有种植烟叶的经验,不如当一回致富带头人,带着村民一起干!”村民们对烟叶也不太懂,为了尽快把烟叶产业发展起来,田超鼓励年轻的村支部书记首先带起头来。今年,覃事渊带头发展了140亩烟叶,在他的带动下,村里4名贫困户种植烟叶250亩,他们通过规模化生产让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流转费用2万多元让村民直接受益,并为他们提供了2000余个劳务岗位。
除了村里的产业发展,为了提升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扶贫工作队还积极争取资金,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易家湾村“幸福屋场”。晚上,新安装的30盏路灯把村民的心里照得亮堂堂的。
“田队长,你能不能帮忙把俺挖来的野生葛粉卖点儿,这疫情期间也不能出去打工,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负担重呢。”村民覃道谋跟田队长诉苦。覃道谋并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跟田超反映了自己的难题后,田超马上帮他联系销售,疫情期间虽然耽误了他两个月时间打工挣钱,但是他靠野生葛粉得到了5000多元的收入。
“田队长,俺身份证掉了,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你能不能带俺去办一下……”“田队长,俺的老伴生病住院了,医保报销后还是差点钱,你能不能帮忙想点办法……”
一声声田队长,浓浓的扶贫情。近几年来,县纪委监委对易家湾投入帮扶资金总共达1500万元,从村级公益平台基础建设、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道路改造、安饮工程、电网改造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脱贫帮扶,并留下了能给村民们带来源源不断收入的致富产业。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但我们将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扶上马送一程,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田超对易家湾村村民的幸福生活充满信心。(石门县纪委监委 邱晓明)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