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三顾寒门”劝学记

“杨叔叔,我已经能适应校园生活了,老师同学都对我很好!”5月14日,邹金勇对前来探望他的蓝山县新圩镇纪委书记杨少华十分感激。
邹金勇今年16岁,家住新圩镇石虎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邹良九的儿子,原来在新圩中学上学,后因厌学而辍学。
“我这辈子吃了没文化的亏,现在不想崽跟我一样没文化。”3月中旬,邹良九无奈地向前来走访的帮扶责任人杨少华求助,“平时忙于生计对他疏于管教,现在想管他又不听劝了……”
“在读书的年纪不读书怎么行?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会努力做通他的思想工作。”知晓情况后的杨少华主动接受了邹金勇的“劝学”任务。
第一次走访时,杨少华了解到邹金勇经常不出门,每天除了游戏就是睡觉。“我读不读书不关你事!”面对杨少华的劝说,邹金勇十分反感。
为了打破僵局,杨少华特地咨询了心理老师谈话技巧。第二次家访时,有备而来的杨少华一边和邹金勇拉家常,一边递零食给他吃,不谈学习,也不谈复学的事情。见到热情、耐心的杨少华,邹金勇终于吐露了厌学的“症结”。原来,懂事的邹金勇觉得家里穷,母亲又患有智障需要人照顾,自己学习成绩也不好,于是产生了早点出去打工赚钱的念头。
“现在初中是免学费的,你还可以享受‘雨露计划’。初中毕业后可以读个中专,学一门技术,中专学校也免学费……”一番苦口婆心后,邹金勇的态度有了好转。“好好读书才能真正走出贫困,走出山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杨少华趁热打铁
两天后,杨少华带着一个新书包、一套新文具和生活用品第三次来到邹金勇家,邹金勇已经变得开朗多了,主动向其谈起自己的学习计划,只是心忧母亲,还有点犹豫不决。杨少华见机赶紧宽慰道,“我会经常抽空过来照应的,你安心去学校上课吧!”
3月底,杨少华开车将邹金勇送回学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邹金勇很好地融入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金勇现在变化很大,不仅性格开朗了,而且对学习更有兴趣了!”听着班主任对邹金勇的评价,杨少华感到十分的宽慰。“扶贫路上,绝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失学辍学。”杨少华暗暗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蓝山县纪委监委 秦英 欧阳东晓)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