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手记】扶贫就要一心为公

5月20日下午2:00,按照“四不两直”要求,事先没有通知镇村干部,我便和单位同事一行6人下乡督查大湖口镇和家乐社区的扶贫工作。
上车刚坐定,我就在车上对督查工作进行了分工——6人分成3组,一组查看项目建设现场、一组检查产业扶贫资料、一组与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座谈。
一到镇政府机关,各组便各行其事。我与镇党委书记、镇长和镇纪委书记开展个别座谈。据介绍,大湖口镇原有贫困人口5700余人,目前仍有73户148人未脱贫,当前的主要困难是金融扶贫中的小额信贷工作开展不顺利——全镇贷款额度有420万元,目前只贷出70多万元;另外,产业扶贫和贫困户很难有机结合。
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安福村支书曾召平的做法值得借鉴——这个村由3个村合并而来,人口占全镇的1/10,基础差,管理难度大,但曾召平秉持公心破难题,开展工作有办法、有套路,赢得村民们的广泛认可。
据了解,目前,安福村发展葡萄产业近200亩,年产值215万元,预计年利润129万元,该扶贫项目还带动周边农户就业,累计发放农户工资50万元。今年村里新栽的200亩瓜蒌也长势喜人,预计年产值59万元。不为私,不为己,只为公,只为民,我们开展工作就要坚持这种立场。
当天晚上8:00左右,我们和镇村干部先后走访了两个贫困户。八十岁的任泽雨常年受消化疾病的困扰,进食少,身体差,妻子也是卧病在床,他希望能帮他妻子办一个残疾证。我当即与县残联理事长电话沟通,他提了三种解决方案:一是安排专人,主动上户对任老的妻子进行鉴定,符合标准就办理;二是若不符合标准,可依规给予她临时救助;三是建议向县民政局申请低保。
62岁的廖传荣一身病,每天还要照顾84岁的多病老母亲。他说按照政策规定,所有的补助他都享受到了。当问及工作队长的名字和在村里开展扶贫的情况,廖传荣都对答如流。但由于村里扶贫项目多,他建议要把财务就搞清楚,“产业扶贫投一个亏一个,食用菌没人买,稻虾养殖也亏了不少……”我答复他说:“这个问题我会安排专人核查,一定给群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晚上9:00,我在社区会议室主持召开了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镇村干部也摆出了很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也给他们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一要有为民意识,要出于公心办实事,带领群众忙脱贫;二要有主责意识,在其位要谋其事,村支两委才有凝聚力和感召力;三要有学习意识,不仅要学政治、学业务、学脱贫技巧,还要引进来讲、走出去学,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四要有底线意识,有问题严肃查处,没问题要及时澄清。同时,我也提醒大家不要有“等靠要”的思想,产业扶贫问题要有规划,要集体研究,要顺应市场,食用菌、稻虾养殖等扶贫项目要请专业团队来经营,今后投资要稳中求进,没有把握又劳民伤财的项目坚决不搞。
第二天清晨6:00,我和两名同事在驻地四周随机走访了5个农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特别是扶贫政策在社区的落实、落地情况,以及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作风作为情况。他们的一言一语,有让我感动的时刻,也有让我皱眉的瞬间,我认为,“扶贫路上一心为公,就能赢得百姓掌声。”(安乡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吉海波)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